
前因:联合国接受托管利比亚;后果:九月革命。
文/全历史李宁馨
前因
联合国接受托管利比亚:二战结束后,因为各方对哪国接受利比亚的托管矛盾突出,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美国提出将利比亚交给刚刚组建不久的联合国管理。
1951年10月7日,利比亚国民大会通过《宪法》,意味着利比亚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独立,成为二战结束后非洲第一个独立国家。《宪法》规定了利比亚联合王国是一个世袭君主制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家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凡是成年的利比亚男性居民都拥有被选举为议会议员的权利。

比利亚相对位置
利比亚的独立之路长达数年,因大国间的斗争交锋,长时间毫无进展,国际地位尴尬。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最终决定接管利比亚,并助力利比亚完成独立事务。不得不说,将利比亚交给联合国接管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联合国作为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国际组织,具有相对的权力平等性。在联合国大会上,每一个国家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和决定权,也就使得美英等大国干涉最终投票结果的难度将大大提高。大国争端减少,解决利比亚的独立问题随之变得轻松起来。
然而,就在利比亚被正式交接给联合国后,苏联却意外地放弃了对利比亚国内权利的争夺。在此前,利比亚问题之所以僵持不下,离不开苏联对自身利益的异常坚定。具体为什么苏联决定放弃权利争夺,答案众说纷纭。无论到底出于什么原因,苏联的退出使得利比亚独立之路开始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

利比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于是在一番唇枪舌剑的交锋后,联合国大会最终做出决议,同意利比亚独立,要求利比亚立刻开始组建政府。
为了帮助利比亚顺利建立独立国家,联合国派出副秘书长作为利比亚事务特派专员,以帮助利比亚人民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宪法》。同时,联合国成立了以埃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和利比亚领导人组成的十人委员会,来协助特派专员。
对于《宪法》的制定,十人委员会存在意见分歧。埃及认为,利比亚应当以联合王国的形式独立。当时利比亚多个地区各自为政,都存在着国家形式的政权雏形。按照埃及的构思,这些地区将维持国家的形态,而利比亚的中央政府只是联合这些国家组成一个较为松散的整体,类似德国邦联时期的国家状态。

利比亚独立庆祝
对于埃及的这个想法,美国提出反对。美国从自身国家的政权性质出发,认为利比亚应该成为一个联邦王国。各个地区以省的形式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和控制,而非地方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这是《宪法》的核心问题,也是利比亚独立的关键。到底利比亚的国体如何,关系到正式独立后利比亚的发展途径。最后,埃及承认美国的构思更符合当前实际,十人委员会达成共识,即利比亚将组成君主式的联邦王国。
委员会进入利比亚后,开始着手构建利比亚第一届国民大会。首先联合国特派委员和利比亚最主要的三个地区的领导人见面,邀请组建预备委员会,共同商定国民大会的规模、举行和组成方式。三个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占比都不一样,在这个问题上,因为委员会已经对《宪法》有了大致规划,所以很快决定好国民大会成员的组成方式:按照地区划分。
根据预备委员会的最终决议,在1950年12月2日,利比亚成为了一个君主制联邦国家。国家元首为原昔兰尼加国王,采取世袭方式继承王位。

利比亚联合王国国民大会
1951年10月7日,利比亚第一届国民大会正式举行,会上顺利通过《宪法》,利比亚正式独立。利比亚的独立意义重大,它是二战结束后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并且是从地区分裂中完成国家统一独立的。它的独立为非洲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是非洲民族国家走向独立和民主之路上的里程碑事件。
但是利比亚的独立实际上仍是在国际力量的复杂作用下实现的,建立起的君主制国家内部权力不平衡,民主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为利比亚王国其后的短命统治埋下隐患。
后果
九月革命:利比亚联合王国政治混乱经济发展问题众多,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领导军事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政府,称为九月革命。
结论:利比亚国民大会通过《宪法》,标志着利比亚的正式独立,是非洲民族解放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