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864年,普丹战争;后果:1870年,普法战争。
前因
1864年,普鲁士和丹麦因邦国纠纷引起大战,普鲁士获胜。
1866年6月14日,普鲁士和奥地利爆发战争,普奥战争是俾斯麦统一德国的关键一战。
该战中,普鲁士铁血首相俾斯麦借普鲁士和奥地利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地的统治纠纷,诱发奥地利向普鲁士宣战。
此前两年,普奥曾联合对丹麦发动战争,战后普鲁士政局铁三角:威廉、俾斯麦、毛奇基本成型。“铁三角”之中,最具有统一的决心和意志的,就是俾斯麦。
就任首相前,俾斯麦就已经声称,要带领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奥托·冯·俾斯麦的族谱
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洗礼后,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该由谁来统一德意志也被提上日程。
彼时,德意志联邦内出现了两位强势的竞争者:一个是三四百年来一直担任“德意志联邦老大哥”的奥地利,另一个是德意志北部的“新贵”普鲁士。
作为普鲁士保皇派的头号人物,俾斯麦是要保卫普鲁士王室统治的。也因此,他一直将企图吞并普鲁士的奥地利视为眼中钉。
6月10日,俾斯麦有意挑衅,指示普鲁士驻法兰克福公使向邦联议会提出,建立一个把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德意志邦联国家的改革计划,以达到与奥地利决裂的目的。
奥地利表示反对,两国大使直接在会上发生冲突。到6月14日,这一事件最终演变为普鲁士与奥地利之间的阋墙之战。
整个德意志邦联因为此战被一分为二。大部分德意志邦国都支持奥地利,把普鲁士当作侵略者,一些北方的邦国则支持普鲁士。
在北方战线,普鲁士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国王们逃跑了,公侯们束手就擒,北德大部分地区就此落入普军之手。
不过在西南战线,普军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普鲁士的盟军意大利传来消息,他们与奥地利人初次交锋便被打得抱头鼠窜。对此,俾斯麦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有料到意大利竟如此缺乏战斗力。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的族谱
不过,对于这些小规模战斗的输赢,总司令毛奇并不是十分在意,他认识到,想要赢得战争,最关键的是能够找到奥军主力。
从6月底到7月初,毛奇一直在搜寻奥军主力的位置。
7月2日,他命令第1集团军司令威廉亲王率军继续向萨多瓦方向搜索前进。没想到这天深夜,普军终于发现了集中在一起的奥地利整个北方军团21万大军。
当获知搜索到奥军主力,六十多岁的毛奇从床上一跃而起,决战的时刻到了,普奥战争最关键的一役,萨多瓦战役正式打响。
毛奇立刻命令北面的王太子集团军火速赶来,与此同时,普军两个集团军不等毛奇催促,马上发动进攻。南方易北集团军的7个营首先获得成功,逼退奥军南方掩护兵力。
普鲁士中央第1集团军的进攻遭到奥军顽强抵抗。集团军司令官请求撤军,被毛奇一口回绝。
毛奇牢牢控制着局势,既不让正面进攻的普军撤退,也不让他们全力进攻。他在等待来自北方的致命一击。
俾斯麦此时身穿后备军少校制服,头戴铁甲骑兵头盔,骑着健壮的栗毛大马,与威廉一世和毛奇一起登上山坡注视着这场战役。

萨多瓦战场
中午时分,普鲁士终于等来了王太子的第2集团军。当毛奇在山顶上一看到北方普军前进,他知道这一仗赢定了。
普军分别在南、北、西三面围住了奥军。奥军受到三面夹击,瞬间大乱。普鲁士用八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奥军惨败逃走。
7月21日,普军兵临维也纳近郊。
然而此时,针对战败国奥地利该如何处理的问题,“铁三角”产生了巨大分歧。
毛奇从一个军人的角度,认为不该给奥地利喘息的机会,直接把奥地利彻底打服。威廉国王在这时候看形势这么有利,也起了收复奥地利的心思。
但是,俾斯麦的眼光无疑长远得多。
他竭力阻止普鲁士进军维也纳。在他看来,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统一的目的已经达到,普鲁士下一个对手迟早是法国。
他告诫头脑发热的总参谋部,“普军得意扬扬地进入敌国首都,自然会给我们的士兵留下愉快的回忆。但它将会在奥地利的自尊心上留下伤痕……在我们未来的关系中增加不必要的困难”。
俾斯麦苦口婆心地说服,但国王仍不愿意让步。俾斯麦绝望地流下了泪水,这位铁血宰相甚至打算从四层楼上跳下去。最后,在王太子劝告下,普王才勉强同意插剑入鞘,与奥议和。
俾斯麦总算松了一口气。
8月23日,历时7周的战争宣告结束,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成立,奥地利被彻底踢出局。
后果
1870年,普法战争,普鲁士获胜,德意志统一。
结论:北德意志联邦的成立只是“迈向德意志统一的一个步骤”,还剩下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南德四邦在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下游离其外。普法之间,必有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