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夫战争:为内战练兵
前因:梅利利亚战争;后果:米格尔将军建立军事独裁。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梅利利亚战争:公元1909年,正在摩洛哥梅利利亚修筑铁路的西班牙工人,遭到摩洛哥人袭击,造成4人死亡。西班牙政府随即派兵进攻摩洛哥里夫部落,梅利利亚战争爆发。

公元1920年,西班牙军队在摩洛哥北部开展攻势,试图扩张势力范围,遭到了以阿卜杜勒·克里姆为首的里夫柏柏尔人部落反击,里夫战争爆发。

阿卜杜勒·克里姆抵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引起了国际关注,后来还让他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根据1912年的《非斯条约》,摩洛哥大部分成为法国殖民地,西班牙则占据了摩洛哥北部的小块领土。由于摩洛哥北部还有一些柏柏尔人部落,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休达梅利利亚两座城市。

1920年,西班牙军队在北非发起了军事行动,准备扩大在摩洛哥的势力范围。这遭到了柏柏尔人的反抗,在领袖阿卜杜勒·克里姆的率领下,里夫反抗军利用山区地形优势,阻击西班牙军队的行动。这一年摩洛哥粮食歉收,所以里夫人无力组织大规模战斗,被包围在山中。

次年情况好转,里夫人开始大举反击,西班牙军队竟然全线溃退,被打得退回梅利利亚城中。这一仗,超过一万名西班牙士兵阵亡,前线指挥官西尔维斯特雷将军自杀。

为什么西班牙军队会如此不堪一击呢?因为内部不合。

当时负责北非战事的最高指挥官是贝伦格尔将军。之前西班牙军队逼得里夫人退进深山,贝伦格尔怕西尔维斯特立功,进而取代自己的位置,不愿意再给他多派兵。等到里夫人反击,西尔维斯特雷感到兵力不足,向贝伦格尔求援,贝伦格尔又见死不救。孤军奋战的西尔维斯特雷最终兵败自杀。

西尔维斯特雷将军(前排穿浅色军装者)视察前线。

这次惨败在西班牙历史上被称为“年度灾难”,使得西班牙在北非的局面极为被动,不仅不能实现扩大殖民地的目标,连现有的地盘都岌岌可危。

由于担心进攻梅利利亚会伤及城中其他欧洲国家的公民,引来欧洲列强干预,转败为胜的克里姆并没有乘胜追击。这给了西班牙向梅利利亚增兵的机会。

本土和西部战线的西班牙军队赶来增援,兵力达到了三万多人。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独掌西班牙政权四十年的佛朗哥,也在此时来到了摩洛哥服役。

西班牙军队很快展开反攻,用伏击、夜袭等等手段,取得了好几场胜利。佛朗哥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还受到了嘉奖。战场态势再度扭转,里夫人又落了下风,被逼回到山区。

佛朗哥在里夫战争中表现突出,晋升准将军衔,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年轻的将军。他在摩洛哥军中树立的威信,令他得以率领摩洛哥驻军赢得西班牙内战,进而走向独裁。另外,后来在西班牙内战中,国民军一方的领袖,比如何塞·桑胡尔霍、埃米利奥·莫拉等人都曾在摩洛哥服役,何塞·桑胡尔霍还是佛朗哥的直接上司。

就在战争陷入僵持的时候,西班牙国内发生巨变。加泰罗尼亚军区司令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通过政变成为首相,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

刚刚上台的首相米格尔希望尽快结束里夫战争,以专注于整顿国内事务。他向克里姆提出,愿意和里夫人签订协议,给予里夫自治地位,克里姆还可以保留一支军队。克里姆拒绝了米格尔,因为他想要的是里夫独立,建立里夫共和国。

首相米格尔知道停战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开始加大军事投入。为了击败克里姆的军队,米格尔甚至命令空军使用化学武器,向里夫人投掷芥子气炸弹。

这个时候,克里姆又犯了一个错误。里夫人和占领摩洛哥南部的法国起了冲突。

自里夫战争爆发开始,法国人一直持中立态度,只是在北方驻扎军队,以免战火烧到自家门口。这引起了克里姆的担忧,想和法国谈判,让对方承诺不干预,结果遭到拒绝。里夫军队直接出兵攻击法军,想一举击溃对方,解除后顾之忧。

法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扭头和西班牙签订条约,开始联手对付克里姆。西班牙随后在胡塞马湾发动了一次海陆空联合的登陆作战。法国也调集了十六万大军配合西班牙的行动。

胡塞马登陆战

被迫双线作战的克里姆,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向法军投降,里夫战争到此结束。

米格尔终于如愿以偿地结束了里夫战争。为了稳固西班牙在摩洛哥的统治,米格尔甚至允许里夫地区保留克里姆时期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再加上重金贿赂各部落首领,西班牙人重新在摩洛哥站稳了脚跟。

后果

米格尔将军建立独裁政权:公元1923年,加泰罗尼亚军区司令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议会,建立了独裁政权。

结论:里夫战争是西班牙加强对北非殖民地控制过程中的一次军事行动。西班牙人付出了惨重代价,终于巩固住了对摩洛哥的殖民统治。后来的独裁者佛朗哥在此次战争中受到嘉奖,最后跻身军方高层,而且在西班牙内战中,摩洛哥殖民地也成为了反政府军队的集结地。

阅读数 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