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南戏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是中国戏剧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即“明清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汉族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南戏

自宋元以来,有名目留存的南戏共238种,有残文佚曲流传的约为130多种,但现有完整剧本流传的仅19种。早期南戏作品以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为主,主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包括三本戏文∶《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门子弟错立身》。其中《张协状元》是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南戏剧本,创于八百年前南宋时期的温州“九山书会”,其开场的《满庭芳》词中写道∶“这番书会,要夺魁名。占断东瓯盛事,诸宫调唱出来因”。

元末明初流行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合称“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有贯云石杨梓、萧德祥、高明(高则诚)、施惠等。

南戏

琵琶记

琵琶记》是南戏发展的顶峰,由温州瑞安人高则诚于元朝至正年间,依南宋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戏文编撰而成。《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被称为“词曲之祖”,是南戏时代与传奇时代间的桥梁,对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 其余有完整留本的南戏:《东窗记》、《破窑记》、《刘希必金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刘知远白兔记》又称《白兔记》,元代南戏作品,永嘉书会才人编,写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今有沪剧等剧种演绎,共二十九出。

剧情:刘智远与三娘成婚不久,刘被迫赴山西投军。三娘在家遭受兄嫂虐待,于磨房产下一子,取名脐。其兄狠素,将咬脐抛下鱼池,被老仆人窦通所救。三娘怕兄嫂再次寻隙生非,托窦公送子于太原。时刘已入赘岳府,不敢收留其子,窦通痛切三娘之苦,感动了贤惠的岳秀英,她自愿承担养子义务。

南戏《白度记》

事隔十六年后,三娘被迫井边吸水,疲乏假寐,于生母素不相识的刘咬脐率众出猎,射白兔追至井边,俩人对话,得知三娘即其生母。咬脐三娘血书急赶回家,顿足捶胸地大闹一场,紧紧追问其父,智远以实答之,并微行相会三娘,一家得以团聚。

杀狗记

杀狗记》全剧36出,描写富豪子弟孙华与市井无赖柳龙卿、胡子传交往,把同胞兄弟孙荣赶出家门。孙华的妻子杨月贞屡劝不听,便杀了一条狗,伪装成死尸放置门外。孙华深夜归来,大惊,急忙去找柳龙卿、胡子传,柳、胡推脱不管。孙荣却不记前恨,帮他把“尸首”埋掉,使孙华深受感动,于是兄弟重新和好。

杀狗记

荆钗记

荆钗记》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玉莲的故事,内容丰富,但结构及描写不佳。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钱玉莲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经过种种曲折,王、钱二人终于团圆。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