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刀会》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单刀会”一节在《三国志》中被记载于《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具体记载于鲁肃的传中。关汉卿创作《单刀会》的为了借历史影射现实。

关汉卿
他生活的时代,蒙古贵族的铁骑入侵中国北方,土地大片荒芜,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汉族人民的地位远在蒙古人、色目人之下,第一次蒙受如此重大的屈辱和灾难,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其痛苦绝不亚于兵荒马乱、群雄纷争的三国时代。关汉卿通过创作此剧,哀叹汉家祖宗创业的艰难,歌颂保卫祖宗基业的三国英雄关云长,以激起人民对汉家基业的怀念,鼓舞观众为重兴家邦学习关羽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剧情梗概
三国时,鲁肃为了索还荆州,请关羽赴宴,暗中设下埋伏,并请关羽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司马徽拒绝,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关羽接到请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平、关兴带大军在江边接应。席间二人言辞交锋,鲁肃不能取胜。关羽智勇双全,震住鲁肃,令他不敢动用埋伏的军士,最后安然返回。全剧共四折。
- 第一折,三国鼎立初期,东吴鲁肃曾经做保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派关羽镇守。后来鲁肃欲向关羽索回荆州,便设三条计策请关羽赴宴,以便相机行事。东吴老臣乔国老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当初赤壁之战,刘、关、张兄弟有功,应该与他汉上九州;今天欲索州,必将引起战争,使生民涂炭,尤其是关羽勇烈威武,如果请他赴宴,只能是自招祸患但鲁肃不肯听从乔国老的意见。
- 第二折,鲁肃欲请关羽的故人司马徽做为宴会上的陪宾,以便在酒席间劝酒说话。司马徽深知关羽性情暴烈,故主张酒席之间休提索取州之事;又历述西蜀人才济济,文有诸葛孔明,武有五虎上将,对关羽更要谨慎从事。

关羽
- 第三折,鲁肃终于给关羽送来请柬,请关羽赴宴。关羽之子关平认为,此次“筵无好会”,又说鲁肃一向足谋多智,此去必中圈套,且江面甚宽,一且发生变故,将无法接应。但关羽不听,遂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去了。
- 第四折,关羽行至江中,慷慨高歌。在宴席上,经过一场唇枪舌战,在关羽义正辞严的斥责下,鲁肃理屈词穷,完全落入关羽的控制之下。在威风凛凛的关羽面前,伏兵毫无用处,鲁肃不得不放弃威胁关羽并在不得已情况下杀害关羽的密谋,亲自送关羽上船离去。

元曲杂剧
全剧曲辞壮丽慷慨激越。《单刀会》确是其借历史所创作的英雄颂剧的代表之作,故其曲辞的主要风格,亦主要体现在壮怀激烈、慷慨昂扬方面。这一风格更多的体现在关羽出场后的第三折与第四折。如第三折中,关羽与其子关平、关兴上场,当关平因顾虑其父单刀赴会而多次劝阻之时,作家为关羽设计了多支唱段,其中的〔剔银灯〕最能体现出关羽的冲天豪气,其辞云:
折莫他雄赳赳排着战场,威凛凛兵屯虎帐,大将军智在孙、吴上,马如龙,人似金刚。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提起厮杀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端的是豪气有三千丈。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面对雄敌胆更豪!
作家借助比喻、排比、反衬等多种修辞手段,在响遏行云的豪壮歌声中,为观众塑造出一位为捍卫蜀汉领土而不辞赴汤蹈火、且充满必胜信心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