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碾压式胜利
前因:1866年,普奥战争;后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前因

1866年,普奥战争

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战争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普丹、普奥战争后,俾斯麦离统一德意志只差临门一脚——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南德四邦,在法皇拿破仑三世的干预下,迟迟不肯服从普鲁士的统治。

因此,如果俾斯麦希望统一德意志,那么必定要收复南德四邦,而要收复南德四邦,普法之间,必有一战。

就在两国都磨刀霍霍的时候,一场西班牙政变,成为了两国正式开战的导火索。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奥托·冯·俾斯麦的时间地图

起因是俾斯麦派人收买了新成立的西班牙临时政府,提议让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西班牙王位。

他的意图很明显,普鲁士的亲王做了西班牙的国王,那么如果有朝一日普法战争爆发,法国的腹背都将受到来自普鲁士的威胁。

得知普鲁士有意染指西班牙王位后,法国政府内部议论纷纷,拿破仑三世更是派大使前往普王所在的埃姆斯温泉疗养胜地,逼迫威廉一世签署普鲁士贵族永不继承西班牙王位的文件。

俾斯麦作为普鲁士第一保皇派,怎么能够容许自家国王遭受法国这么大的“侮辱”?

第二天,俾斯麦将改动后的“埃姆斯密电”,在法国国庆日这一天发往法国,电文说:“普王不会再见法国大使,此事没有什么好谈的”。

拿破仑三世看到后,果然火冒三丈,并在7月19日正式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

俾斯麦派出的是在普丹和普奥战争中屡立奇功的传奇将军毛奇。经过多年研究和数次实施,普鲁士的战略战术在毛奇的带领下几乎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20天之内,普军全部完成动员集结。

反观法军,他们认为普鲁士不堪一击,在集结尚未完成的时候,就雄赳赳、乱哄哄地跨过了莱茵河。

更绝的是,法军渡河之后既没有侦察,也没有布设岗哨,军粮也不足,5万大军仅有6千份口粮。法军士兵们怨声载道,好不容易在当天上午等到大批粮草。

普军杀到的时候,法军还在做饭。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的时间地图

短兵相接后,法军接连败北。战争进行到第四天,法军的巴赞军团就遭遇了两次重大失败,通往洛林一线的门户洞开。

而作为法军主力,莱茵军团18万大军龟缩在梅斯不知何去何从:拿破仑三世命令巴赞元帅向东出击,巴赞却认为此时应该撤退。

好不容易等法国高层确定了后撤的指令,法军执行起来却拖拖拉拉,在梅斯以西一片混乱中耽误了12个小时。

毛奇起先没有发现法军的撤退行动,只是计划渡过摩泽尔河后继续向西突进,以扩大包围圈。但因为法军撤退过于缓慢,被普鲁士第7军发现,毛奇立刻下令开火。

一场遭遇战下来,普鲁士损失5千人,法军损失3500人,慌不择路的拿破仑三世立刻把总司令职务交给巴赞元帅,自己带随从逃出梅斯,奔向夏龙。

夏龙的指挥官麦克马洪审时度势,认为此地补给不足,他主张向西往巴黎退却。皇帝加六神无主,先是要麦克马洪东进去解梅斯之围,后来又同意向西撤退,他本人更是准备先逃回巴黎再说。

然而此时,人在巴黎的欧仁妮皇后通知皇帝,如果他只身逃回的话,巴黎会立即爆发革命。拿破仑三世只好继续留在军中。

毛奇没有预料到法军已经混乱到这个地步,还是按部就班地向东追击夏龙军团,命令法军右翼追歼法军。

拿破仑三世

而这支向西撤退的法军,自动钻进普军和比利时边境之间的缝隙。毛奇也不迟疑,来了个瓮中捉鳖,立刻指挥普鲁士全军向右大转弯,驱赶着法军主力向东北退过缪斯河,来到法国的色当要塞。

随后,普鲁士军队发动总攻,国王威廉、首相俾斯麦、总参谋长毛奇,以及所有德意志各邦诸侯,各国使节都在高地观战。

普军炮兵给被挤压成一团的法军造成可怕的伤亡,法军也拼命反攻,法国骑兵一连发动4次冲锋想为步兵杀出一条血路,但每次都被普军击退,损失惨重。

最后一次,法国加利菲特将军带着骑兵冲锋。当他冲到普军阵线面前才发现,身边士兵都已经阵亡,只剩下他自己。毛奇下令停止射击,全体行军礼,目送这位法国将军单枪匹马回到法军阵营。

当晚,法军投降。

此后,俾斯麦带领普军进军巴黎。经过4个月围城,巴黎投降。

后果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结论

普鲁士国王在凡尔塞宫,登基成为德皇威廉一世,德意志统一,第二帝国成立。

阅读数 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