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说服女王资助航行
前因:格拉纳达战役;后果:教皇子午线划分。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格拉纳达战役:1492年1月,西班牙的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一世费迪南二世攻破了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穆斯林王国——格拉纳达,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为接下来资助哥伦布航海赢得了和平环境。

1492年8月3日,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在“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资助下,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正式扬帆驶出大西洋,径直向西航去。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经过七十个昼夜的艰苦航行,10月份的一个凌晨,哥伦布的帆船终于触碰到了陆地。哥伦布欣喜若狂,以为到达了目的地印度。后来才知道,哥伦布发现的这块新大陆地点正是美洲的圣萨尔瓦多

1492年到1502年,哥伦布共进行了四次航行,到达过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为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

尽管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但他的航海发现带来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性接触,开辟了后来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海外殖民扩张时代。

哥伦布四次航行路线

然而,哥伦布最初为了实现自己的西航梦想,也是经历了很多次游说和被拒绝的窘迫。他分别为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各国国王画出了投资西航的“美好大饼”,坚信不必绕过非洲,向西航行也可以达到东印度洋,寻找《马可·波罗游记》中富饶的东方大国。

但各国国王们一方面对哥伦布描绘的航线表示怀疑,更重要的是哥伦布提出了一些“过分的要求”。他要得到“航海司令”的头衔,更是索要十分之一的战利品作为回报,还要求国王们将发现的每个国家总督之职过继给哥伦布的后代。

于15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出版的托勒密世界地图

在欧洲各国王看来,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愣头青哥伦布突然提出这样妄想的要求,认定他是一个江湖骗子,统统果断拒绝了资助哥伦布远航。

那么,他最后又是如何成功说服西班牙国王的呢?

六年前,经过女王非常宠信的梅迪纳塞利公爵的引荐,哥伦布在马德里附近的埃纳雷斯城见到了伊莎贝拉一世,并向她报告了自己的西航计划。

哥伦布觐见国王斐迪南二世与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女王明显对哥伦布描述的新航线以及东方贸易非常感兴趣,因为此前葡萄牙先一步开辟了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预示着西班牙在拓展海外殖民道路上已经落后。

伊莎贝拉一世看到了“西航计划”的潜在利益。可在场的丈夫费迪南二世和其他一些西班牙贵族们却表示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形迹可疑的人,更重要的是作为阿拉贡国王和既得利益者,地中海才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地方,即便是斥资发现了大西洋新航道,对于阿拉贡王国来说并没有直接利益。

哥伦布面见斐迪南和伊莎贝拉雕像

伊莎贝拉女王开始犹豫了。不仅仅是因为丈夫的反对,当时“西班牙双王”正着力对付最后一个穆斯林政权——格拉纳达王国,收复失地运动还没有完成。这才是女王当时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这样,哥伦布的西航计划暂时被搁置了,一等就是六年之久。

哥伦布觐见女王雕像

伊莎贝拉一世在取得收复失地运动胜利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再次接见了哥伦布。这个探险家非常清楚女王此刻最想要的是什么,直接立下豪言壮志:“西班牙将在我的效力下向外扩张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帝国,称雄欧洲!”

这让女王下定决心资助哥伦布的西航计划。于是,她以东方的香料等远航贸易来说服丈夫斐迪南二世。

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哥伦布在出航前与西班牙王室达成了西航计划的详细协议。女王不仅应允了哥伦布提出的那些“苛刻”条件,还规定了哥伦布所开辟的新领地将纳入西班牙版图。这就是后世学者所称的“圣塔菲协定”。

伊莎贝拉一世

这种以协定的形式将探险家与出资方之间的责任和权益固定下来的方法,成为此后大航海时代的一种范例。

这就是为什么哥伦布到达“圣萨尔瓦多”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升起西班牙王国的国旗,宣布这块土地属于西班牙领土,从此建立了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点。

后果

教皇子午线划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的第二年,葡萄牙与西班牙针对新航线和土地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最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停和仲裁下,西、葡两国划定了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结论:哥伦布西航发现新大陆是一件拉开世界近代史和大航海时代的非凡之举,而这一成就的实现,却是哥伦布四处游说和伊莎贝拉一世,满足其海外殖民扩张野心的结果。

阅读数 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