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写得一手好青词,拍嘉靖帝马屁也拍得很响,但他依然是大明朝的能臣。
文/ 全历史 王莫失
1503年10月20日,明代名臣徐阶出生。
他在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官至内阁首辅,与严嵩在朝争斗十多年,终于将严党剿除。他是张居正的老师,任职期间,革除弊政,对后来张居正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处可a至1525 年5月24日的荆州)。
然而,到了晚年,他却又极力排除异己,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不惜利用皇帝的遗诏,致使晚节不保。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为何他的一生会充满矛盾呢?
首先,他是靠写青词上位的太子太保。
徐阶初期的仕途并不顺利。
早在嘉靖二年(1523年),20岁的徐阶就考中了探花,被授以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当时王阳明的心学已经传播开来(此处可a至1519年8月20日的南昌),而徐阶跟王阳明的弟子们经常一起交游,渐渐在士大夫之中有了声誉。
然而,徐阶却没能因此一展才能。当时翰林院由内阁大学士张孚敬把持,他建议嘉靖帝去除孔子的“素王”称号(此处可a至1528年6月17日的北京),嘉靖帝叫来百官商议此事,百官都不敢违抗张孚敬,只有徐阶站出来公然反对。结果徐阶被贬出了中央,成了延平府的推官,就是地方上正七品的小官。
但没想到的是,由于嘉靖皇帝崇尚道教,常常要求大臣写青词,也就是用朱笔在青藤纸上写下一段词,用来焚烧祭天,当时有“凡入阁者,皆青词引路”的说法,这给徐阶提供了机会。一次,嘉靖帝命百官写青词,徐阶奉上了一首,被嘉靖帝大加赞赏,亲自召见他,赏赐了他飞鱼服。随后就把他留在身边,任命为太子太保。
其次,他是巧斗严嵩的内阁首辅。
当时青词写得好的,并不只有徐阶一个,严嵩也是写青词高手,而且在朝中势力庞大,专权干政。徐阶虽然不肯依附严嵩,但他一直向嘉靖帝靠拢。
一次因永寿宫失火,嘉靖帝想修一座新宫殿,于是问严嵩意见,严嵩建议皇帝还是回皇宫住。结果这时徐阶看出了嘉靖帝的心思,不光迎合嘉靖帝想建新宫殿的想法,而且还拿出了具体措施,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
嘉靖帝又一次大加赞赏,任命徐阶的儿子徐璠为工部主事,负责修建新宫殿,徐阶也成为了内阁次辅,职位仅次于严嵩,这让严嵩感觉到了威胁。
严嵩为了除掉徐阶,经常在皇帝面前进言说坏话,当时徐阶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知道自己还不是严嵩的对手,所以他忍辱负重,事事顺着严嵩。为了得到他的信任,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表面上十分恭顺。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十分霸道,多次对徐阶无礼,徐阶也忍气吞声。
直到严嵩被勒令退休后,徐阶还亲自到严嵩家去安慰。当时严世蕃乞求徐阶替他们在皇上面前说情,徐阶满口答应。但其实徐阶做这一切,全是因为他看透了此时嘉靖帝还没下决心将严党剿除。
后来,严世藩获罪,徐阶知道时机成熟,他联合学生张居正,一举剿除严党在朝中的势力。动作之快,嘉靖帝都没想到,后来嘉靖帝后悔,想重新召回严嵩,徐阶则站出来极力反对,还联合阁臣一起劝谏,才让嘉靖帝打消了这个念头。自此之后,严党垮台,徐阶的内阁首辅之位稳了。
最后,他是篡改遗诏的一代明相。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驾崩,徐阶和张居正起草遗诏。但据史料记载,这份遗诏上写的并不是嘉靖帝临死前口授的内容,而是用“遗诏”名义发布的徐阶和张居正的政见。
遗诏首先强调嘉靖帝痴迷道教,应该反省;其次,为那些因批评皇帝而遭到惩处的官员恢复名誉和官职。

影视剧中的徐阶
不久后,明穆宗(此处可a至1572年7月5日的北京)即位,登基诏书也是徐阶和张居正起草的,内容和嘉靖遗诏基本一致,决定起用反对嘉靖修道而遭惩处的官员,提升内阁权力,破格提拔贤才,裁减冗员。这些措施在后来穆宗继位后也都得到了实施。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穆宗登基之后,他开始启用自己的老师高拱(此处可a至1578年8月4日的新郑)。高拱也想除掉竞争对手,他借给事中张齐弹劾徐阶的机会,让徐阶退休回家。
退休的徐阶,因为亲族子弟横行乡里,为非作歹,大量购置田产,占地竟达24万亩,致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徐阶无奈之下,拿出三万两白银贿赂他的学生张居正来帮家人脱罪,结果这事又被高拱知道,导致徐阶晚节不保,而且高拱还以此事与张居正反目。
纵观徐阶一生,虽靠写青词讨好皇帝上位,但他却斗垮了严嵩;为革除弊政,他又篡改遗诏。客观来看,他可以称为大明朝的能臣。但事情总有两面性,徐阶最后晚节不保,还引发了高拱与张居正的争斗,这种争斗让明朝的政局开始陷入严重的内耗,而这种“零和矛盾”在此后明朝的历史上,一直以不同程度存在着,直至最后拖垮明朝的政治系统。(详见规律25- 零和矛盾:“蛋糕”做不大会发生什么?)
历代评价:
徐阶以恭勤结主知,器量深沉。虽任智数,要为不失其正。
——《明史》
徐阶之使诈,不亚于严嵩,然后人多毁嵩而誉阶,以阶之诈计,为嵩而设。明无阶,谁与黜嵩?然后知因地而施,诈亦成名。古圣贤之所以重权道者,正为此也。
——蔡东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