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当选: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
前因:经济大萧条;后果:实施新政。

作者:颜在 / 编辑:陆伯让

前因:经济大萧条

1929年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大萧条,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履任总统,可以说是一场临危受命。

当时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大萧条席卷全国,失业、破产、饥寒的阴影笼罩着人们。再加上禁酒法案滋生不少社会问题,黑帮猖獗,政府腐败。

想要改变这一切的人不少,总统候选人竞争激烈,罗斯福想要当选,需要细细地谋划。

富兰克林·罗斯福

罗斯福1930年第二次当选纽约州长后,开始竞争民主党内总统候选人。

鲜为人知的是,有两个人帮了罗斯福大忙,那就是吉姆·法利和路易斯·豪。

法利是职业的政客,豪是撰稿人,这两人都看中了罗斯福的潜力,全心全意为其竞选事业服务。

罗斯福的堂亲老罗斯福总统是个共和党人士,很难帮忙,而民主党内竞选人虎视眈眈,为了减小阻力,法利和豪做足了表面功夫,打造罗斯福无心竞选总统的形象。

1931年初,他们创立了一个秘密组织“罗斯福之友”,成员是罗斯福竞选州长时的旧班子。他们小心翼翼地试探大家的看法,暗中攻击对手,笼络人心。

他们隐蔽在幕后拉票,显得罗斯福不图谋总统职位,实在是民众过于爱戴,不得不担此重任。

老罗斯福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但是美国经济情况每况愈下,民主党内的几个候选人呼声日益高涨,罗斯福也不再伪装,积极竞争总统候选人。

他在任内高调地应对经济大萧条,在1931年9月成立临时紧急救济署,拨款两千万美元帮助纽约州的失业人员,这也是后来新政的雏形,效果不错,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这位纽约州长。

既能小心伪装,又能主动出击,罗斯福在提名总统候选人竞争中几乎要取胜。

但在最后几个月,危机来了。

在纽约州之内,威胁出自坦慕尼协会

坦慕尼协会是纽约州的政治组织,也是民主党的核心机构。坦慕尼协会高层人员贪污一事,引发了社会巨大关注,罗斯福迫于舆论压力,成立了专案调查委员整治。两者就此产生龃龉。

年轻时的罗斯福

坦慕尼协会转而支持他人,罗斯福作为纽约州长,在本州没有一点优势。

在民主党内,威胁出自竞选人。

罗斯福必须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才能获得本党提名,而罗斯福的领先地位招来了打压。

报业大王赫斯特也是竞争者,他用自己的报纸宣传大萧条是因为美国掺和国际事务,无法收回欠款。罗斯福力主加入国际联盟,就是让美国进一步陷入深渊。

罗斯福私底下想找赫斯特调解,赫斯特却把事情报道出去,豪连忙为罗斯福准备演讲,撇清此事,罗斯福还提出了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的措施。

但在最后关头,罗斯福还是获得了三分之二的多数票,获得了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因为一个候选人加纳放弃了,为了减少内耗,击败共和党,他将德克萨斯州的大批选票让给罗斯福。

影响新闻界的新闻暴君赫斯特

按照惯例,候选人要等待委员会送来正式通知书,但罗斯福亲自飞往芝加哥接受提名,大批民众前来迎接,当罗斯福演讲结束,民众欢呼声响彻芝加哥体育场。

罗斯福竞选总统的最后战斗在欢呼声中开始了。

罗斯福极为谨慎,设置了庞大的顾问团队,有大学教授,专业政客,金融家,他们为罗斯福提供给了形形色色的社会建议,伴随罗斯福开展了大约13000英里的竞选旅行,几十次的演讲发表。

一般来说,最有效的就是攻击现任总统的政策。

罗斯福谴责胡佛总统虚伪的经济政策,让美国雪上加霜。胡佛则抨击罗斯福的税政策能搞出完全不同的几十套,讨好不同人群,简直是反复无常的变色龙。

但是这场嘴仗没有打多久,“华盛顿惨案”给了胡佛致命一击。

1932年5月,由于遭受经济危机,约2万名美国一战退伍老兵前往华盛顿请愿,要求政府发放他们退伍补助金。

胡佛总统

但胡佛总统在大萧条中损失惨重,哪有钱抚恤,于是拒绝了老兵。但是胡佛偏偏还要下令武力镇压,数百名老兵及其家属当场丧亡。

胡佛的形象一落千丈,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而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上以57.4% 票数胜利当选为总统。

1933年3月,罗斯福正式履任总统,开启了任重而道远的总统之旅。

后果:实施新政

1933年罗斯福上任总统后,推行新政,实施经济复苏计划。

结论:罗斯福作为优秀的政治家,既谨慎又积极进取,所以之后他才会大胆采用计划经济手段,拯救美国,他的当选将会深刻影响美国。

阅读数 4.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