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民权运动;后果:第二波女权运动。
作者:敬敬 / 编辑:陆伯让
前因:民权运动
1950年代开始,美国爆发了一系列争取公民权利的政治活动,其中以黑人反种族歧视运动最为著名,女性和同性恋平权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议题。
1966年,美国全国妇女组织成立,这是战后民权运动中女性力量的代表,在1960至1970年代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起来,这是因为一个高学历女生贝蒂·弗里丹婚后失业了。

第二次女权运动之母的贝蒂.弗里丹
虽然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但是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态度依然古老又不友好。
1920年通过的《第十九条宪法修正案》赋予了美国女性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但直到二战结束后不久,还是打压女性的个性,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根深蒂固,报刊和广播乐于颂扬贤妻良母的光荣事迹,鼓励女性成为家庭主妇。
以是否完成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这才是衡量一个女性的标准。
史密斯学院的高材生贝蒂·弗里丹就坚信这套标准,吃了大亏。
1947年,她结婚后,自然而然地将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家庭。不久她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自己在报社的岗位却因为休了产假遭人顶替。
几年后她再度怀孕,这一次报社却没有批准她的产假申请,而是直接将她开除。后来她又有了第三个孩子,但这时的她已经找不到愿意聘用她的工作,只能回家做起了家庭主妇。
1957年,贝蒂·弗里丹参加了大学同学聚会,与许多经年不见的老友重逢。她惊讶地发现,这些与她一样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同学,很多也和她一样遭遇求职困难,最终不得不成为家庭主妇。
她们的高学历在日常生活中毫无用处,每天被各种家务琐事缠身,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基本得不到施展的可能。

有共同遭遇的女性聚集在一起商谈
这个糟糕的事实令包括贝蒂·弗里丹在内的所有女同学感到沮丧,她们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认为家庭主妇的生活并没有宣传中那样美好。
贝蒂·弗里丹不愧是记者出身,她要将这些女性的烦恼公之于众。
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像她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由此认为高知女性抱负难施是当下美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这事实上是对女性权益的践踏。
她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书,取名为《女性的奥秘》,披露了家庭主妇不为人知的痛苦感受,与以往媒体营造出来的甜蜜假象完全不同。

进行抗议的女性
在本书中,贝蒂·弗里丹视家庭为女性的束缚,呼吁已婚妇女冲破限制走向社会,积极争取平等的就业权,努力改善性别歧视问题。
《女性的奥秘》出版后,立刻掀起轩然大波。
尽管它挑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引发部分保守派人士的不满,但是为数更多的中产阶级白人女性对贝蒂·弗里丹表示感激,认为她很好地道出了自己的困惑与苦恼。
在贝蒂·弗里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勇于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凝聚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1966年,贝蒂·弗里丹效仿当时的黑人民权运动,成立了美国全国妇女组织并担任主席。该组织以争取女性权利为己任,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女性平权法案,长期监督各地方的性别歧视问题,为遭遇不幸的女性提供援助。
1970年,在贝蒂·弗里丹的领导下,全国妇女组织走上街头,在纽约开展了追求平等的“全美女性大罢工”,号召女性不做晚饭让丈夫自食其力。
此事很快得到多地响应,女性不做晚饭的罢工活动席卷全国,参与人数空前庞大,以致入选百年女权主义八大事件,永垂女权运动史册。

女权主义者在游行
后果:第二波女权运动
女权运动史上的第二次重大事件,1960年代起源于欧美,在1970年代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并达到高潮。就美国而言,妇女的受教育权、普选权和就业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意义:全国妇女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国第二次女性解放运动走向成熟,进一步提升了美国妇女的权利和地位,推动了女权运动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