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抱月:“阿波罗计划”
前因:加加林​​​​​​​进入太空;后果:“新经济”。

作者:溪茗 / 编辑:陆伯让

前因:加加林进入太空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率先开启了太空探索。

20世纪60年代,美国展开“阿波罗计划”,于1969年第一次将阿姆斯特朗等人送上月球,并连续完成登月活动。

就在1969年7月20日那天,全世界近5亿人通过电视机看一个男人走路。

屏幕上,一个男人抓着扶梯,一个个台阶地倒退着走下来。等走到最后一个台阶时,他用左腿蹭蹭地面。紧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把右腿伸出来。人们关注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这能站得稳吗?能走得起来吗?

这一幕看着有点滑稽,像是一个穿着奇怪的大人在学婴儿走路,只不过,他是走在月球上。

阿姆斯特朗登月

为了月球上的这一步,美国准备了8年。

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迷人的微笑传遍世界各地,可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笑不出来,因为这说明苏联在航天上已经把美国超过去了。

在太空上,美国不能落后不但要把人送到太空,还要上月球。于是,以希腊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为名的登月计划开始了。

送人上月球,这可是个相当复杂的事。美国联合日本、德国、英国等盟友,投入了2万多个工厂、120多所大学、3000多个科学家、4000多个工人的力量,开始忙活起来。

一个叫霍博尔特的工程师提出一个方案:从地球上发射火箭,把载有宇航员的飞船推到月球轨道上。飞船分离出登月舱,从月球轨道降到月球上。完成任务后再去和飞船会合,回地球。

围绕这个计划,人们造登月飞船、火箭、大型的太空中心,搞登月训练。期间肯尼迪总统被枪杀,接任的约翰逊又因扩大越南战争黯然下台。

约翰逊(左)和肯尼迪(右)

宇航中心依然不停地试飞,再进行相关试验,直到万众期待的那一天到来。

1969年7月16日,肯尼迪航天中心万里无云,数不清的人涌到现场,就为了看看人是怎么被送到月球上的。

这时的总统已经是尼克松,原本他想多和宇航员交流交流,但医疗官根本不给他面子。他说总统一天至少接触上百人,要是把什么病传给了宇航员。宇航员在天上感冒、发烧了,怎么办?

尼克松被无情地拒绝了。

当天9时32分,火箭腾空而起。十几分钟后,宇航员们检查飞船内的仪器,点燃最后一级火箭,飞船带着三位宇航员向月球飞去。

在进入月球轨道前,有4天的航程。为了排遣旅途寂寞,地面控制中心和宇航员聊起家常。控制中心告诉宇航员:他们刚走,当地就下了一场雨,缓解了多日的旱情。他们甚至还讨论了当时英国一个超级“大胃王”的八卦新闻。

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左)、巴兹·奥尔德林(中)、迈克尔·柯林斯(右)

7月20日,飞船进入月球轨道。接着,登月舱从飞船中分离出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将操纵登月舱在月球着陆。

这是人类第一次来到月球。

阿姆斯特朗先走出登月舱。这时,登月舱旁边的摄影机自动打开,传送实况。所以,也就有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他在月球上说出了广为传诵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几分钟后,奥尔德林也踏上月球。两人在地上插了一面美国国旗。这后来还惹了点麻烦。月球上没有空气,可国旗却迎风飘扬。所以,有人说登月的画面是在地球上摆拍的。

不过,阿姆斯特朗事后有解释:国旗的顶端有铁丝,所以旗子在没风的情况下还是能展开。而铁丝被拉直,国旗之前是叠着的,所以看起来像在飘扬。

第三位宇航员科林斯则一直在服务舱里待着,世人很少知道他,如果登月舱有意外的话,他将独自返回地球。

实际上,登月的两个人确实差点就回不来了。

阿姆斯特朗

因为发动登月舱引擎的开关失灵了,最后,奥尔德林拿起一支旧圆珠笔,将圆珠笔顶端的铜芯插进电路,引擎这才重新启动了。

四天后,宇航员们平安返回地球。他们在无菌室里被隔离了3个星期,防止他们带回什么神秘的太空病毒。3个星期后,确认他们没有被感染,才解除隔离。直到1972年年底,美国又6次成功登月。

后果:新经济

计算机等设备的发展,增强了人类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高新科技促进了“新经济”的诞生。

结论:在阿波罗计划的推动下,对太空了解更深,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美国迅速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阅读数 4.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