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权斗争:《民权法案》通过
前因:“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后果: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成立。

作者:颜在 / 编辑:陆伯让

前因:“我有一个梦想”演讲

1963年8月23日,路德金和其他民权组织领导者,筹划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人权政治集会“向华盛顿的伟大进军”,发表了著名演讲。

1964年7月2日,美国总统约翰逊签署《民权法案》,这部帮助黑人保障权利的法案通过,是两任总统共同的努力,更是黑人长期平权斗争换来的成果。

就在前一年的6月,肯尼迪第一次向美国国会提出了《民权法案》。

这时,他还不知道,5个月后自己就会被当街枪杀。

这是他任总统的第三年,肯尼迪不仅化解了苏联的导弹威胁,缔造了两年多的经济繁荣,所以他有足够的底气触碰美国社会最敏感的种族问题。

肯尼迪总统

从他任职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保障黑人的公民权利,但肯尼迪很聪明也很谨慎,他没有贸然提出法案。毕竟南方的民主党不仅跟政府作对,而且历来对种族问题非常保守,肯定不会让法案有一丝丝通过的机会。

他把目光从立法改变转向了别处,走的第一步就是在教育领域。肯尼迪改善教育环境,建立奖学金机制等,用以保障黑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4月,亚拉巴马州危机发生,让美国人的目光再次放到了种族问题上。

这个州算是美国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地方,有很多针对有色人种的暴力活动,马丁·路德·金组织了一场民权运动。

虽然他们那采取游行和静坐这种既合法又平静的方式,争取自身的合法权利,却遭受到了白人种族分子的谩骂、殴打和杀害,有的在教堂埋下炸弹,炸死了四五个黑人。警察对此视而不见,还对黑人使用电棍,出动警犬。

这个事件震动美国。

肯尼迪趁机在6月11日,他发表了《第二次解放宣言》,借助林肯的历史声誉为自己造势。

8天后,肯尼迪向国会提交了内容全面详尽的《民权法案》,希望通过立法来改变种族歧视问题。

之后的4个月,为使议案在众议院中通过,肯尼迪召集了一些国会议员到白宫会面,向他们宣传民权议案,以确保足够的票数通过法案,一切都在艰难但是有序地推进中。

但11月,肯尼迪不幸遇刺身亡,约翰逊接任总统,也接手了《民权法案》。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

正是肯尼迪的死亡,才让这部法案得以在1964年就能通过。

之前,《民权法案》在肯尼迪的努力下,已经被提交到众议员规则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大家可能不熟悉,它们的工作是制定一种辩论规则,当法案提交到众议院后便要实施这项辩论规则,得到法案通过与否的结果。

到1964年的2月,关于民权法案的辩论正式开始了。在国会辩论的时候,民主党议员用程序干预法案数个月之久,险些让法案胎死腹中。

因为想要终止辩论必须要获得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票数,南方参议员当然对法案持反对,他们提出了一百多个修正案,预想拖延时间让法案得不到通过。

为了获得支持票数,约翰逊暗中邀请那些犹豫不觉的参议员到自己家里做客,趁机说服他们赞成法案。

同时,约翰逊借助了肯尼迪遇刺的事。

民众对于肯尼迪的同情,转化到了约翰逊身上,虽然很多人怀疑他谋杀了肯尼迪,但是肯尼迪的政策却还是由他继承,约翰逊恰恰利用了这一点。

约翰逊总统

说再多的悼词,都不如通过肯尼迪的议案,这才更能表现对他的敬意。

11月27日,国会联席会议举行时,约翰逊凭借这番言论,得到了不少议员的相应。在历时83天辩论后,通过了这部对美国影响巨大的法案。

1974年7月2日,约翰逊签署了民权法案,并宣称“这个法案是对我们的一个挑战,是要我们来消除最后一点不正义的残余!”

后果: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成立

1975年7月2日,为了执行民权法案第七章,消除美国就业歧视,设立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

结论:《民权法案》从法律上了规定在美国企业、学校等不得基于种族、宗教、性别等进行歧视,是黑人长期平权运动的硕果,但要改变人们心中的歧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阅读数 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