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行动党分裂:危机还是转机?
前因:1958年,英国通过《新加坡自治邦法令》,准许新加坡自治,但明确禁止已被确认为“颠覆分子”的政治犯参与来届大选或在政府中任要职;后果:冷藏行动。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1958年,英国通过《新加坡自治邦法令》,准许新加坡自治,但明确禁止已被确认为“颠覆分子”的政治犯参与来届大选或在政府中任要职。

1961年7月,李光耀提出动议,要求立法议会中的行动党议员“公开表明立场”,对李光耀为首的政府和内阁进行信心投票。

立法议会议员们展开讨论,以林清祥为首的党内极左翼反对李政府。他们认为李政府此前提出的、与马来亚联邦合并的提案是帝国主义阴谋,为的是排除代表人民力量的左翼势力参政议政的权力,将新加坡置于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控制之下。李光耀系和林清祥系唇枪舌剑,互相攻讦。

其实,林派与李派的矛盾由来已久。林清祥是新加坡出生的福建华侨,人民行动党成立以前,是马来亚共产党在新加坡的外围组织“反英同盟“的领袖。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50年代,新加坡进入紧急状态,马来亚共产党被取缔,20出头的林成为新加坡工人运动的领袖,组织过一系列大规模的罢工和共轨运动,在华人劳工和底层华侨中很有声望。这也是李光耀将其吸收到自己的圈子之中的原因。

与林清祥不同,李光耀代表了在英国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中产阶层,加上李光耀曾经旅英的教育背景,遂成为人民行动党之中的温和派、亲英派。

人民行动党执政以后,林派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体系之外,但依旧坚持反殖民、追求新加坡独立的左翼立场。两个派系一直貌合神离。

1961年,行动党党内异见人士王永元公然反对李光耀的党内威权主义,并且利用自己对民众的影响力,大力宣扬华人沙文主义和反殖民主义,要求李政府立即无条件脱离英国,实现独立,激起了左翼势力和劳工阶层对李光耀和当局的不满情绪。

此时,马来亚执政党领导者东姑·阿都拉曼见新加坡情势不对,担心李光耀倒台,会使得党内左翼势力当权,新加披变成第二个古巴,威胁到一衣带水的马来半岛。东姑·阿都拉曼遂在一次公开场合,明确表明立场: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三块领土迟早会成为更紧密的政治经济共同体。暗指三处会合并。

马来亚方面一贯持反共产主义立场,因此东姑的发言让林清祥等人惴惴不安,为左翼的前景担忧。他们更希望新加披能够单独独立,为以后左翼势力掌控局面铺平道路。

林遂联合自己的派系成员,向议会提出反对与马来亚合并,要求立即独立,撤销内部安全委员会,让英国势力撤出新加坡。

就这样,李光耀被迫提出信任投票的动议,左翼右翼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一夕爆发。

21日,投票结果显示:13位行动党议员弃权,包括林清祥在内的13名党内左翼议员和11名党外议员投出不信任票。但在李光耀及其派系成员的积极运作之下,还是有27名议员投票支持政府。

林清祥派系在行动党基层人员之中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李光耀,然而在党内领导层和立法议会议员群体中,还是支持李光耀的精英阶层人数偏多。

这些人一方面和李光耀一样,是行动党之中受英语教育的中产阶级的代表,并不愿意见到亲共产主义的林派当权;另一方面,他们也相信,和马来亚合并,以获得更广阔的经济政治发展空间,才是新加坡这块弹丸之地的真正出路。

新加坡左翼阵营领导人物、反殖民主义代表林清祥

总之,尽管内部危机严重,李光耀政府还是获得了多数的支持票,可以继续执政。

林清祥、方水双、詹姆斯·普都遮里、桑德拉等工人运动出身的左翼分子当即愤怒离席。随后,投出反对票的行动党员宣布集体脱离行动党组织。

这些叛出行动党的左派随即组建了反对党——社会主义阵线,以林清祥为总书记。至此,人民行动党中左右两个派系彻底分裂。

后果:

1963年2月,冷藏行动:以阴谋颠覆政府罪名,100多名社会主义阵线领导人和骨干被李光耀政府当局逮捕入狱。

结论:此次分裂对人民行动党和李光耀政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分裂之后的社会主义阵线在一段时间内蓬勃发展,引起马来亚巫统的担忧,加速了新马合并、马来西亚联邦的成立。人民行动党中的异见派被清除之后,李光耀的党内地位也更加稳固了。

阅读数 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