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采茶舞和花鼓舞
采茶舞和花鼓舞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传统歌舞。

采茶舞

采茶舞是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舞,如浙江省杭州市茶乡采茶舞、广西玉林市的壮族采茶舞等等。各地的的采茶舞,虽然略有差异,但是总体上都是与采茶密切相关的,而且内容丰富,动作优美。

采茶舞

历史起源

大唐时期,品茶之风盛行于世,皇宫内眷之间更盛行一种品茶斗茶的风气,每逢春季采摘新茶的时节,宫廷中便会举行一些庆典、祭祀或茶艺活动,采茶舞便是这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采茶舞是唐代的一种特殊的舞蹈,既不同于宫廷流行的歌功颂德的"软舞",也不同于国外传入的胡旋之类的"健舞",而是在"软舞"的风格上融进了胡旋舞色彩的一种独特的舞蹈。

  • 服饰采茶舞的服饰,男演员头戴黑色彩绣头圈,腰缠红腰带,脚穿黑布鞋,不同角色穿不同服装,有白色对襟上衣、白长裤、蓝长裤、红背心或黑背心等,衣裤背心均镶上各色彩线。女演员戴红色彩头圈,脚穿绣花鞋。有穿淡黄色壮族斜襟上衣、红色百褶裙,也有穿红色大襟衣,青色长裤等。

采茶舞表演

  • ​​​​​​​道具:采茶舞用的道具有麒麟、凤凰、花篮、花伞、彩扇、铜钱鞭等。伴奏乐器为二胡笛子唢呐为主,再伴以为主的打击乐。

  • 动作:采茶舞的动作特点是朴实大方、富于幽默感。茶公常用颤腿、屈膝作矮桩动作,舞步轻快潇洒。手中的钱尺在表演“开荒舞”时可当作锄头,表演炒茶时可作拉风箱状,动作诙谐,富有情趣。茶娘的动作多为羞涩含蓄、细碎轻盈的舞步,多用“十字步”、“踏步转”。手中彩扇轻挥疾拢,有如云朵飘舞、柳絮轻扬,舞姿婀娜,仪态万千,充分表现出少女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采茶舞亦歌亦舞,一般两句或四句一歌,间从锣鼓或音乐过门。舞者在过门中成三角形循环串插,步履轻如蜻蜒点水,急如流水疾风。配以鼓乐,场面气氛热烈,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采茶舞曲

花鼓舞

花鼓是我国各民族共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利用它来作为舞蹈的道具是许多民族人民的习俗。由花鼓为主角形成的花鼓舞也在许多地方盛行。

花鼓舞中国民间歌舞。又称、地花鼓、花鼓小锣等。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花鼓的表演形式通常是一男一女,男执锣,女背鼓,以锣鼓伴奏,边歌边舞。花鼓的曲调是在当地小调和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流畅,节奏鲜明,富有歌唱性和舞蹈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花鼓调,各有不同的风格。

彝族花鼓舞

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中有临安节日中百戏艺人表演花鼓的记载。明代传奇《红梅记》中有扮演安徽人打花鼓唱曲的情节;清代柯煜的《燕九竹枝词》中有“小鼓花腔说凤阳”之句。从这些记载中得知在元宵或其他节日,花鼓常与秧歌花灯采茶等一起表演。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