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战争:英军史上的黑暗之日
前因:丘吉尔派舰队至新加坡;后果:新加坡大屠杀。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丘吉尔派舰队至新加坡:1941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派往新加坡,组成了Z舰队以应付日本的威胁。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二天,日军战斗机轰炸了新加坡。

当时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区域一样,都是英国殖民地,驻有英国军队。在突袭美国珍珠港的同时,日军中将山下奉文率师采取海陆并进的方式,突袭了马来亚、新加坡、泰国等地。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地图

随后的两个月里,日本人接连胜利,成功登陆新加坡,并在次年初迫使英国人投降,控制了新加坡。

日据时期,日本人在新加坡制造了和南京同样惨烈的大屠杀,按照新加坡官方的说法,有10万人惨遭杀害。

新加坡战役后短短5个月内,日军势如破竹,重创了各国的海军和空军,将东南亚地区的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所有的海、空军基地都归己有。

新加坡战争爆发以前,英国主要集中精力应付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对自己造成的威胁。对于远东地区的威胁,英国并没有进行适宜的部署。

早在1921年,英帝国的防务委员会就决定在新加坡建设海军基地,两年后伦敦方面通过决议,拨款1100万英镑作为营地的建设启动资金,随后建立了海军基地。

到了1940年,英国驻东南亚陆军司令邦德中将认为仅靠海军基地不足以阻止日本的入侵,要求加强新加坡军事部署。然而这一建议并没有被及时处理,因为在人员和物资的分配上,欧洲占据着更高的优先级。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巡洋舰示意图

仅作为威慑,英国首相丘吉尔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派往新加坡,组成了Z舰队以应付日本的威胁。

直到新加坡战争爆发前一个多月,英政府还武断地说,在希特勒德国打败苏联之前,日本不会在太平洋发动战争。

然而,日本方面却早早作好占领东南亚的准备。日本陆军参谋部甚至提前一年就指派国武辉人少佐以外交官身份到新加坡收集情报。

这是因为日本全面侵华第二年起便开始在国内实行粮食配给制度。到新加坡战争这一年,日本的战略储备只够用3个月。为了获取战争资源,日本决心夺取西方国家的东南亚殖民地。

8日进攻当天,日军航空兵对马来半岛和新加坡航空基地进行了多次空袭,将英国作战飞机大部分歼灭。在马来半岛,上岸后的登陆兵迅速抢占附近的机场,基本掌握了战场上的制空权。

9日下午,马来半岛的英军机场多已落入日军手中,英国皇家空军无法为海上行动提供空中掩护。在柔佛海峡外,毫无空中掩护的Z舰队在天气晴朗的下午被日军侦察机发现并追击。

10日,日军航空部队出动,两小时内将英国派来威慑日本的两艘大型军舰全部炸沉,死伤军官及士兵超过800人。丘吉尔收到这一消息称,这场战争中他“从未收到比这个更直接的冲击”。

随后,日军未遇抵抗即占领重镇吉隆坡,5万英军当了俘虏。英军把剩余部队撤过柔佛海峡,集中到新加坡要塞。之后,英军工兵炸掉了连接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堤道。

新加坡战争示意

不过,这一防御措施没起多大作用,很快有冒充平民的日军偷乘橡皮艇渡过海峡,潜入新加坡。

当日,丘吉尔发电报至新加坡,命令英军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新加坡,消灭入侵的日军。然而,这样的动员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随着登陆的日军越来越多,日军的炮兵与航空兵对新加坡内的火炮阵地、机场设施持续猛烈的轰炸。驻守新加坡的英军都认为自己是孤军奋战,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

当年二月,8万英军正式向日军投降,加上之前在马来半岛被俘的5万人,13万军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降军,丘吉尔把这一天视为“史上最大的灾难”。

后果

新加坡大屠杀:1941年,日军在占领新加坡后针对当地人,进行种族清洗,10万余新加坡华人在这次清洗中被屠杀。

结论:

新加坡作为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发展因日军占领而中断。日占时期开始后,日军将领“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将之改名为昭南岛。在行政上,新加坡则成为了大日本帝国的一部分。

阅读数 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