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美国对日经济制裁后果:中途岛海战。
作者:文白 / 编辑:陆伯让
前因:美国对日经济制裁
1941年年中,为了警戒日本在东南亚扩张,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将美国彻底拖入了二战。
在此之前,日本侵略活动陷入两难境地。
由于各类物资跟不上了,北上争夺苏联的物资失败后,日本要么从中国撤军,要么抢占东南亚的资源支持战争,但这会招惹强大的英国和美国。
掂量了半天,日本人决定夺取东南亚。
日军刚到东南亚,美国就开始经济制裁日本,断了日本的石油。没有石油,战争机器就停了。
日本亲美派极力反对与美国为敌,一直在推进谈判。那时候,美国石油产量是日本的500多倍,生铁20倍,铜9倍,铝7倍,美国平均工业产量是日本的74倍以上。与美国为敌,约等于自杀。
到1941年初,日本石油只能用不到1年的时间了。像东条英机这种战争狂人,再次煽动“反美爱国”运动,给政府施压。1941年夏,天皇批准了联合舰队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则是忧心不已,因为美国的势力太强大了。

日本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
日本人心里确实很惧怕美国,所以做了两手准备。
他们一边筹备偷袭计划,一边争取着跟美国坐下来谈谈。
美国也不想跟日本闹僵。因为这时候罗斯福的重心不在日本,他更关注德国的动静,但是他也不想同时对付两个“战争狂魔”。于是,双方开始谈判,还在周旋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消息——
美国的珍珠港被日本人炸了!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轰炸机机群飞速穿过瓦胡岛青翠的群山,袭击了还在睡梦中的美军基地珍珠港。美军在不到一个小时内损失了18艘军舰,188架飞机,3500多人伤亡。
这可是美军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成果,一下子没了。幸好航母和巡洋舰出去执行任务,躲过了轰炸,不然损失更惨。
得知珍珠港被袭击,整个美国都震惊了。因为日本代表还在坚持谈判,而且两国势力悬殊,没有人相信日本胆敢袭击美国。
这种心态,让美国失去了两次阻止悲剧的机会。
1941年12月2日,美国通过无线电监听系统,得知日军集结了一批军舰想要突袭美军,连军舰的方位都精准定位到了,就在珍珠港西北方!凭美军的战争动员能力,这时候准备应战完全来得及。只可惜,拿到情报的美军高层觉得珍珠港只是个幌子,日军根本不敢动美军,他们的目标是苏联远东地区。

珍珠港事件中被炸毁的场景
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截获了一份情报。
日本侦察珍珠港的微型照片调查表。局长胡佛拿到这个表的时候,断定日军绝不敢在重兵把守的珍珠港里弄险。最终,这份重要情报压根就没有交给总统罗斯福。
两次挽救珍珠港的机会也这么错失了。情报都在手里了,美国人都破译了,他们都不相信日本真的这么做。
可惜了这强大的情报系统和密码破译技术,就是因为这两次失误,总是有人宣称,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故意纵容的。
而在日本人心目中,这次袭击是可行的。
他们可以通过突然袭击,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顺利占领东南亚,不仅能夺取资源,还能威慑美国,日本就有了与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格。
日本在近代崛起时,一直按照这种思路行事,日俄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都是如此,往往是一战就能立威,获取丰硕的收益。
但是这一次,他们袭击的实力雄厚的美国,跟之前所遇到的黄昏大国都不一样。

埃德加·胡佛
这次袭击让美国人决心加入战争。
12月8日一早,罗斯福总统岀现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很多反战人士也来了。
双腿残疾的罗斯福在轮椅上都坐不住了,他在儿子吉米和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吃力地走上讲台,他呼吁大家记住1941年12月7日,永远记住这个耻的日子。
罗斯福神色严峻,胳膊上佩戴着纪念死难者黑箍。他在讲话结束时,喊出了每一个愤怒的美国人的心声:“相信我们的武装部队一一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必将胜利!愿上帝帮助我们!”
之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后果:中途岛海战
1942年夏天,日本计划攻占战略要地中途岛,想进一步占领太平洋制海制空权,中途岛海战爆发。
结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军事史上的巨大耻辱,日本等同于找死式的袭击唤醒了被“孤立主义”笼罩的美国,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二战转折点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