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瓜分波兰:噩梦的开始
前因:波尼亚托夫斯基改革;后果:五三宪法。

文/翟书宁;编辑/拓跋云

前因

1764年9月,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成为波兰国王,并着手对波兰进行改革,试图建立起“开明共和国”,引起俄国的干涉。

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签署条约,瓜分波兰领土,并强迫波兰接受这个屈辱的条约,此后,波兰丧失了接近30%的领土,国力进一步被削弱。

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三大邻国,一向忌惮波兰的强大,让波兰保持国内的混乱局面与持续的衰落才是三国的共识。没想到,俄国扶植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在即位之后,竟然想实行开明专政,发展波兰的经济,扩建军队。别说波兰国内的大贵族了,俄国第一个不答应,联合普鲁士将改革扼杀在了摇篮中。

波兰所处的地缘十分恶劣

与此同时,波兰的一批反对国王的天主教贵族结成巴尔同盟,并向土耳其寻求帮助。土耳其早就不满俄国对波兰的控制,同意出兵帮助巴尔同盟。于是,围绕波兰问题,俄国和土耳其站在了对立面。

1768年,俄国和土耳其爆发战争。结果土耳其在陆战和海战中都败给了俄国,不仅没能保护巴尔党人,反倒自己还丢掉了摩尔多瓦等土地。俄国再一次用自己的硬实力,宣告自己才是波兰实际的控制者。

正当俄国志得意满之际,他的行为却引起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警惕。特别是奥地利,因为与俄国都对巴尔干半岛有占领之心,对俄国击败土耳其很是忌惮。围绕俄国的胜利,奥地利国内出现了激烈的讨论。国王约瑟夫二世更是想直接加入土耳其一方对俄国开战,还是在一众大臣的劝说下,才冷静下来,准备与普鲁士一同协商此事。

普鲁士与奥地利有着一样的担心,国王腓特烈二世也在思考俄国的问题。虽然普鲁士与俄国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一个过分强大的俄国对普鲁士的威胁也是不容小觑。再说,腓特烈二世早就想吞并波兰西部土地,将东普鲁士的领土与普鲁士本土连成一片。如今,不如趁机提出瓜分波兰的要求,既可以满足自己的私利,又能防止俄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张,致使局势走向难以控制的一面。

普鲁士的领土扩张步伐

1769年2月,腓特烈二世首先提出了由普鲁士、俄国和奥地利三国瓜分波兰的建议,理由当然是为了防止波兰过于强大。至于遏制俄国这种话,当然不能放在明面上说。

普鲁士的想法和奥地利一拍即合。腓特烈二世与约瑟夫三世先后两次会晤,开始讨论如何瓜分波兰的细节问题了。除了瓜分波兰外,普奥还达成一致意见,必须让俄国放弃在对土耳其战争中新占领的巴尔干地区的领土。

俄国怎么会甘心将吃到嘴里的肥肉再吐出来呢?的确,俄国不愿意放弃巴尔干的利益,也并不急着瓜分波兰。可是,它能打得过土耳其,但却无法应付土耳其与奥地利、普鲁士三个国家的反对。奥地利还在1771年与土耳其结成同盟,以此逼迫俄国。

无奈之下,俄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只得接受了瓜分建议,同意三国瓜分波兰。

在瓜分过程中,奥地利一马当先,抢占了波兰南部最富庶的斯皮什、新塔尔克等地区。普鲁士则分得了格但斯克意外的波兰西部地区,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俄国占领的面积最多,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都被它收入囊中。

三次瓜分波兰示意图

1772年8月,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彼得堡正式签订条约,将对波兰的瓜分确立下来。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瓜分波兰,波兰近30%的领土都被分割出去,特别是北方出海口和南方富庶地区的丧失,令波兰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波兰还更进一步地遭到三大强国的包围,国土范围内已经无险可守,一旦爆发战争就势必面临亡国的危险。

波兰不愿意签署这个条约,但凭它一己之力,又怎么能敌得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个强国呢。国王也曾向欧洲其他各国求援,但没有任何效果。三国军队很快进驻华沙,武力逼迫国王和瑟姆快速召开议会, 1773年5月,波兰议会终于还是批准了瓜分条约,史称瓜分瑟姆(瑟姆即波兰议会)。三国不费一步一卒,就夺去了波兰1/3的土地。

后果

1791年,波兰为改革自强,抵御外敌而颁布《五三宪法》,建立起世袭的君主立宪制,这也是欧洲最早的成文宪法。

结论:瓜分波兰充分暴露出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赤裸裸的野心,面对三大强敌,波兰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最终一步步走向灭亡。

阅读数 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