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借法案》:想做债主不容易
前因:不列颠空战;后果:反法西斯同盟胜利。

作者:文白 / 编辑:陆伯让

前因:不列颠空战

1940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英国经济遭到大肆破坏。

1941年2月,罗斯福总统认识到美国孤立主义的坏处,打算支援反法西斯同盟,促使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

这一年,英国与德国开战不不久,英国很快就被拖垮了。首相丘吉尔不得不私下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现金流断裂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战争的巨大消耗让罗斯福大为震惊。此时,二战爆发才一年时间,英国这个传统工业大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从40亿美元急剧下滑到了10亿美元。

用丘吉尔的话说,如果美国不出手相助,英国就要被德国人吞掉了。

罗斯福认识到,无论是为了遏制德国,还是牟取利益,美国都不能再冷眼旁观了。

罗斯福总统

罗斯福一边和英国谈着价码,一边积极游说国会。

罗斯福安慰着丘吉尔说:英国牺牲太大了,大家也很同情英国。但是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得先说服国会啊,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后,罗斯福给丘吉尔指点了一条捷径。

美国主要工业公司有英国人持有的股份,只要把这些股份卖了,国会看到英国让利,才会考虑援助。罗斯福知道,大英帝国家底厚实,海外还有数百亿美元的“闲置资产”,此时正是他们用钱的时候,美国可以趁机拿到这些优质资产。

面对着希特勒炸掉英国的威胁,丘吉尔只能同意美国的条件。

丘吉尔首相

而美国这边对欧洲的战火只愿意做壁上观。

美国参与一战付出了很大代价,虽然也大有收获,但是战后,大量反战派坚持孤立主义,想要守住自家的和平。

1930年代,国会通过《中立法案》禁止美国政府再搅和进战争。所以,当罗斯福提出要支援英国等同盟国的时候,国会尤其共和党一片反对声。罗斯福只能想方设法让这些顽固的孤立主义者们松口。

他丢出来的一个巨大“诱惑”,即支援同盟国能挣钱。

1940年底,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提出了著名的“民主兵工厂”主张,试图向同盟国出售军火。他向国会和美国民众解释军事支援同盟国,美国能赚得盆满钵满,还能发展本国军工业,走出大萧条的阴影。

但是,罗斯福的谈话一出,立刻遭到了孤立主义者的强烈反对。他们大肆渲染罗斯福要把和平的美国卷入欧洲冲突泥潭,还刻意夸大一张的惨痛,煽动民众反战情绪,甚至还叫嚣着让罗斯福下台。

通过电台向民众解释的罗斯福总统

很快,一份1892年的法案带来了转机。

1941年1月,一份1892年的法案启发了罗斯福。这份法案的内容是“陆军部长有权在他认为有益于公共利益时”(美国利益)对外租借陆军财产”。

看到这儿,罗斯福眼前一亮,对啊!可以用租借方式啊!

于是,罗斯福起草了著名的《租借法案》,提交给了国会。他还来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邻居家的房子失火了,我们只能把花园的水龙带借给他去灭火,而不应让他先付钱购买这条水龙带。至于水龙带,邻居灭火成功后归还即可”。

孤立主义者还是不买账。

国会中的孤立主义共和党人还是极度反对《租借法案》。反复者威廉·怀特还联合孤立主义者搞了个“优先保护美国委员会”炮轰罗斯福是英国人的间谍。1941年2月9日,众议院举行了第一次表决,民主党大部分支持自己的领袖罗斯福,但共和党只有24票赞成,135票反对。

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

双方争执不下,搞了民意调查。

随着罗斯福频繁利用媒体向民众解释支援同盟国的必要性和“商机”,一些民众尤其商人群体特别珍惜这个“发财的好机会”。

商人哈默在媒体中进行了民意调查,92%的报刊编辑部评论赞成援助盟国。盖洛普民意测验也显示,只有22%的美国人明确反对罗斯福的提案。他们在大萧条的阴霾下太久了,期望能在不卷入战争的前提下过上富裕点的日子。

最终,1941年3月,国会最终通过了《租借法案》。罗斯福批准向英国提供1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这一政策后来又扩大到苏联、中国。

后果:反法西斯同盟胜利

《租借法案》极大地增强了法西斯同盟的战斗力,最终二战以反法西斯同盟胜利而结束。

结论:《租借法案》不仅有力的支援了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也让美国的经济走出了“大萧条”,进入了战时繁荣。

阅读数 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