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两伊战争;后果:伊拉克战争。
作者:脚下有土 / 编辑:陆伯让
前因:两伊战争
1988年,中东强国伊朗和伊拉克实现停火,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趁胜追击,想要借此机会称雄于中东。
1991年8月,美国制定了“沙漠风暴”方案,联合西方国家对伊拉克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
这一次美国出兵伊拉克,是被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激怒了。

萨达姆·侯赛因
就在前一年的八月,萨达姆的军队,借着月色,吞并了科威特。科威特是中东的一个小国家,处于海湾地区的咽喉位置,谁控制住科威特,就能握住海湾地区的命门。
伊拉克已经和伊朗打了一通,这下又轻易拿下科威特,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在整个80年代,里根、老布什政府都在大力向伊拉克直接出售武器,就是希望萨达姆在中东地区为美国代言。当伊朗和伊拉克因为宗教矛盾开战,美国选择了伊拉克,除了向萨达姆提供军事情报,还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而萨达姆羽翼渐丰,野心也膨胀起来,他想要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线路。
所以,美国总统布什心里很不舒服,当初是美国把萨达姆推到了领袖的宝座,如今萨达姆而想自己掌控海湾地区。于是,美国联合北约几个国家,组成联军,出兵伊拉克。
1991年1月17日,老布什下令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海湾战争拉开序幕。

老布什任内内政平平,外交活跃。
战争开始后,美国的优势十分明显。
美国优先采取空中打击的方式。因为伊拉克也是中东强国,即使轰炸,人们以为伊拉克也能和美军抗衡一段时间。
然而,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让全世界都吃了一惊,各种隐形战机和“战斧”式巡航导弹,全都派上了用场。原来,双方的军事力量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仅仅一周,也就是1月23日,轰炸里联军直接开始夺取科威特的控制权,美国动用了1000公斤的激光制导炸弹,重创了伊拉克军队。这一下,萨达姆知道伊拉克根本没有退路,只能向美国妥协。
但是,萨达姆第一次求和,老布什不同意!
2月15日,眼看大势已去,萨达姆同意撤军,以保存实力。但布什忘不掉过去萨达姆对美国的“背叛”,布什痛下决心,这一次,一定要狠狠打击萨达姆的锐气。于是,布什坚持盟军不停火、不谈判、不让步的立场,并要求萨达姆一天内撤军。
这样的话,伊拉克就完全被美国控制了,美军这一要求,萨达姆根本做不到,只能拒绝。
于是,布什宣布盟军的地面作战正式开始!

伊拉克位置
早已经被打的稀碎的伊拉克部队,哪还经得起地面作战。于是,战斗没开打几天,盟军部队就几乎把伊拉克军队包围了起来,仍有大约10万伊拉克军队逃离了包围圈。
萨达姆掂了掂这些军力,无力反击,于是再次求和。
这一次,萨达姆比第一次求和的意愿更强烈,萨达姆表示愿意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全部12个决议。
然而,此时盟军部队的攻势正在展开,解放科威特的目标也还未完全实现,萨达姆的请求再次被无情拒绝。
美国带领的北约部队不分黑夜,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除了空中打击,地面上也投入了先进武器,带有夜视器材和各种防护装置的坦克、步兵战斗车悉数登场,火力全开。盟军最终突破了伊军最后的防线, 歼灭俘获了大批伊军。
可就在这时,布什却鸣金收兵了,没有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围歼萨达姆的军队?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当时配备了各种先进武器,战术也十分先进。
原来,布什采用的是一种“平衡术”。
简单来说,海湾地区国家众多,希望称王称霸的不止萨达姆一个,如果把萨达姆彻底歼灭了,那么,下一个萨达姆可能又会出现。与其这样,还不如保留一点萨达姆的实力,让这些国家相互竞争,保持海湾地区的力量平衡。
萨达姆的“背叛”让布什十分愤怒,但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布什只好按下战争的暂停键,给萨达姆留下一丝生机,但是伊拉克元气大伤。
2月28日,盟军顺利地解放了科威特。一个多月后,联合会安理会宣布海湾战争正式停火,
海湾战争也由此结束。
后果:伊拉克战争
萨达姆并未放弃自身利益,激怒了美国,2003年3月20日,美国联合英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行动。
结论:海湾战争是美国在越南战争后,发动的又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美国总统布什为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一次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