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子午线划分:西葡瓜分世界
前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果:麦哲伦环球航行。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随后马上引起了葡萄牙对新航线和新殖民地的争夺。两年后,在罗马教皇调停下,两国划分出了一条分界线。

1494年6月7日,地理大发现早期的两大航海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于西班牙的一个小镇托尔德西里亚斯签订了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协议,称为《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葡萄牙保存的条约版本的首页

根据这份协议,西班牙与葡萄牙在大西洋中部的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1里格合3海里,约为5.5千米)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划定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

签约现场

子午线原本只是用于划分东西半球的地理概念,如今却成为西、葡两国争夺和圈定海外殖民地的工具。教皇子午线以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以东则属于葡萄牙人。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同意的分界线,可以说开创了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之先河,也是西、葡两国首次瓜分整个地球,随后开始疯狂地进行殖民掠夺的开始。

教皇子午线

其实,这已经是哥伦布和达·伽马拉开地理大发现之后,西、葡两国国王第二次站在调停桌上了。第一次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回到西班牙。当时哥伦布相信自己到达的地方正是原计划的印度

西班牙双王斐迪南二世伊莎贝拉一世担心葡萄牙会与他们争夺这个新发现的“印度”。毕竟葡萄牙早在15世纪初,便已经先于西班牙开始海外拓展了,特别是葡萄牙王室的那位“航海家”亲王亨利亲率船队,到达赤道附近,成为掠夺非洲黄金和奴隶的海上一霸。

西班牙双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

亨利更是为了取得海外殖民地的合法性地位,以“反伊斯兰教”的名义,向罗马教皇换取了一份承诺的敕书:“凡尚未被占领的土地,全部归葡萄牙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这也就是说,在非洲和印度等地发现的领土都归葡萄牙人所属。

伊莎贝拉一世正是担心葡萄牙人会拿这条敕书说事,决定先下手为强。方法就是贿赂此时的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而亚历山大六世正想寻找新的力量,压制近年来不断膨胀的葡萄牙。于是,西班牙双王顺利取得了教皇的正式训谕,承认了西班牙对新大陆的主权,甚至还做了宗教洗礼,以示其合法性。

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

面对巨大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利益,西葡两国的明争暗斗开始付诸武力,于是小规模战争不可避免。伊莎贝拉女王和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双方都深知此时正是海外扩张的关键时期,不能过多的将精力浪费在彼此之间的战争上。于是,双方愿意坐上谈判桌,让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出面调解。

要知道此时教皇更倾向于西班牙一方。于是,第一次的调解等于是西班牙抢占了先机,得到了几乎整个美洲所属权,因为教皇仲裁的分界线在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

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一直嚷嚷着要重修分界线。这才有了这份《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两国分界线又向西移动270里格之后,巴西就进入了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图示分隔卡斯蒂利亚(今西班牙)和葡萄牙势力范围的界线

这样的结局对于葡萄牙航海时代的开拓者若昂二世来说,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原本是想吞并整个西班牙。这也预示着西、葡两国关于教皇子午线的确定和海外势力范围的争夺仍在继续。

进入十六世纪后,双方在对分界线的调整中,最终确定了西班牙获得独占美洲的权利,葡萄牙对巴西的占领也获得了承认。

于是,今天拉丁美洲的范围,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条“教皇子午线”决定的,并由此形成了拉丁美洲的西语区和葡语区。而拉丁美洲的独立浪潮,正是从西属拉美地区爆发的。

后果

麦哲伦环球航行:教皇子午线划定之后,西、葡两国分别对分界线发起挑战,特别是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麦哲伦闯入葡萄牙所属殖民地菲律宾,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结论:教皇子午线是地理大发现时期西、葡两国争夺和圈定海外殖民地的工具。它开创了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之先河。

阅读数 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