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犹太君主国建立;后果:所罗门王即位
作者:翟书宁 / 编辑:王莫失
前因:犹太君主国建立
公元前1020年,以色列的12个部落联合起来,建立起犹太君主国,扫罗成为第一任国王。
公元前1004年,扫罗王去世后,大卫即位称为犹太君主国的第二任国王。大卫王统一了分裂的以色列,消除了外族入侵的威胁,并将以色列控制的领土范围大大扩张。
大卫出生于伯利恒,是12个以色列部落中比较强大的犹大部落的族人。最初,大卫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牧羊人,不过他却充满才情,能够弹奏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大卫是一个兼具智慧与勇气的青年。
当时,以色列各部落都在扫罗王统治下,一支名叫非利士人的外来民族时常袭扰迦南地区,以色列人民也深受其害。非利士人中有一个名叫歌利亚的勇士,他身材高大,战斗勇猛,以色列人避之不及。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歌利亚连续40天向以色列人挑战,要求他们与自己一对一的单挑。前去应战的勇士都有去无回,扫罗王和以色列军队都无计可施。

以色列的大卫
大卫还非常年轻,尚未达到服兵役的年龄。在为随军出征的哥哥送饭时,他听到歌利亚的叫骂声,主动应战。他身穿牧羊人的单薄衣物,与全副武装的歌利亚对阵,人人都为他感到担忧。大卫虽然力量不敌歌利亚,却又灵活的头脑。他提前准备好了秘密武器,藏了5块光滑的鹅软石的身上。战斗中,他趁机用石子击中了歌利亚的额头,使他扑倒在地。随后,大卫抽出歌利亚的佩刀,将他的头割了下来。
与歌利亚的对决令大卫名声大振,人人称颂大卫的勇猛,这引起了扫罗王的嫉妒。为了除掉大卫这个威胁,扫罗王想出种种计策。他答应要将自己的女儿米甲嫁给大卫,条件是大卫必须杀死一百名非利士人。没想到,大卫超额完成了任务,杀死两百余人,还安然无恙的回到以色列人当中。
扫罗多次派人暗杀大卫,但都没有成功。大卫认识到留在这里自己恐怕会性命不保,于是开始了流亡生涯。直到扫罗王去世后,大卫才重新回到迦南,按照神的旨意即位为王。
最开始,并非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承认大卫为国王。大卫所在的犹大部落,人人都欢迎他的归来,并衷心拥戴他。但对于南方的一些支派来说,长期流亡在外的大卫就像是个陌生人一般,他们选择拥立扫罗幸存的儿子伊施波设为王。于是,非利士人的威胁还没有消除,以色列人却再度陷入分裂。
伊施波设为争夺以色列国王之位,多次与大卫爆发军事冲突。但随着大卫的德行传播开来,他的地位也愈发稳固,伊施波设手下的大臣开始投靠大卫。最终,伊施波设遭到手下的官员背叛,在宫中被刺杀。两位官员将伊施波设的头颅呈给大卫,大卫却下令将两人当场处死,并将扫罗王的儿子厚葬。
经过七年的努力,大卫终于成为以色列真正的国王,各个部落都臣服在他的统治下。通过两次战役,大卫终于消灭了非利士人的威胁。随后,他为以色列王国选取了新的都城——耶路撒冷,将这个迦南地区的战略要塞作为国家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耶路撒冷
大卫还将12个以色列部落的军队统一起来,组建起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凭借这支军队,大卫与周围的大马色、锁巴、哈马等作战,通过一系列胜利,将这些地区纳入以色列的统治之下。在大卫的统治下,以色列的国土大大扩张,从南部的埃及河一直延伸到北部的幼发拉底河。
大卫统治的晚期,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多次掀起叛乱。三子押沙龙的叛乱甚至使得大卫逃亡马哈念。好不容易平定了押沙龙的叛乱,又有示巴有样学样,也开始造反。
无奈之下,大卫只好宣布自己心仪的继承人是幼子所罗门,并在自己尚未去世之际就让扫罗门加冕称王。最终,大卫在人民的尊重与爱戴下安然去世。
后果:所罗门王即位
公元前965年,所罗门王即位,以色列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进入第一圣殿时期。
结论:大卫王称得上是以色列王国真正的缔造者,他改变了以色列四分五裂、满目疮痍的局面,完成了以色列的统一。在他的统治下,以色列实力大增,成为地区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