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蓄力:智证王行郡县,集王权
前因:智证王继位;后果:新罗灭百济、高句丽。

作者:王梦娇 / 编辑:陆伯让

前因:智证王继位

公元500年,智证王继位,去除“麻立干”的君主称呼,正式改国号为“新罗”。

公元505年,新罗内忧外患,政局不稳,智证王听取大臣意见,实行州、郡、县制度,集中以王权为中心的统治权力。

作为朝鲜三国时代的一大巨头,新罗地处半岛的东南部。

新罗在地理上与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但由于被百济和高句丽围绕着,整体还是有些闭塞,于是新罗国内保存了大量陈旧部落以及制度。

位于东南角的新罗

新罗原本就是由六部落门阀掌权的,当智证王即位后,六部落门阀权力逐渐增加,甚至有凌驾于皇室之上的趋势。

除此之外,当时的外部环境对于智证王来说也十分不友好,新罗夹杂在百济与高句丽之间,随时遭受着威胁。此时摆在智证王面前的将是十分重要的抉择,他必须走对这一步棋,这关乎着国家在他手中的未来。

旁边隔海相望的中国正处于国家的不断革新中,这给了智证王灵感。他听取了大臣的意见,将中国的郡县制度和国号学习过来,正式定国号为“新罗”,紧接着,就模仿中国,在新罗国内开始推行州、郡、县制度。

智证王希望能通过此种办法,集中王权对于新罗的统治。

经过一年多的考量与准备,第二年的春天,智证王亲自定下了国内的各州县。他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下属郡和县百余个,各州郡县都有自己的长官统治,由国王指派长官人选。

既然州郡县的设立是为了让整个国家听命于自己,智证王就挑选了一个信任的自己人,为自己管理。为此,智证王特地设立了一个官职,名为“军主”,异斯夫成为了新罗历史上第一任“军主”,这位军主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征战,替新罗收服了不少的土地。

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智证王在将权力从六部贵族手中夺走,设立自己新人的官吏后,无比清晰地认识到背后拥有力量支持的重要性。

智证王是之前我们所介绍的奈勿王的后代

因此,智证王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出一批自己的亲信,能成为自己守住权力的强大助力,并且为自己进行战斗。

郡县制带来的集权,有一个团体表现得非常典型,那就是“花郎团”。

“花郎”就是一些贵族出身的青少年们,他们集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

他们都是王权的滋生品,以王权为关系连接的纽带,说白了,这就是国家培养的为贵族政治服务的一个青年团体。

后来这写花郎就成了新罗君主的左膀右臂,好似中国宫廷的锦衣卫、羽林军。

平日里,他们在山间树林修身养性,游山玩水,其实这一点也是新罗从中国道家的学说中学习来的。当然,军事训练也是青少年们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这可以培养“花郎”们对于国王和国家的认同感与忠诚度,让他们成为王权护卫的后备军。

这些花郎完全依靠君主,没有世袭之说,正是得益于郡县制带来的集权。

国王为这样一个拥有力量感的青年团而骄傲,并从中挑选自己满意的花郎为国家服务,就这样,花郎团在未来的300余年间,为新罗的权力集中做着贡献。

花郎题材的韩剧:花郎是否存在,在中日研究中均没有可靠材料,视为一种假说,韩国方面则多认为存在。

从此之后,新罗开始专注于国内的发展。

同一时期,周边的百济和高句丽还在相互战争中。新罗抓住时机,休养生息,补充国力,逐渐成为了朝鲜半岛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这之后,新罗迈出扩张国家领土的步伐,它周旋于百济与高句丽之间,巧妙地借助中国的外交力量,在朝鲜地区站稳了脚。

后果:新罗灭百济、高句丽

公元七世纪中后期,新罗联合唐朝灭亡了朝鲜半岛的另外两个国家,百济和高句丽之后,又驱逐了唐朝的侵略者,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

结论:新罗建立州郡县制度后,逐渐集中王权统治,国力强大。经过外交与战争,一统三国,不过由于统治不力,好景不长,内讧不断,最终走向衰落。

阅读数 4.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