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卸任总理:从台前到幕后
前因:李显龙当选议员;后果:总统直选。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1984年,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当选国会议员,李光耀打算帮助儿子在新加坡政坛立足后,再卸下总理职务。

公元1990年,新加坡内阁总理李光耀卸下了总理职务,担任内阁资政,原副总理吴作栋接任总理。这是新加坡独立以来,内阁总理的第一次更换。

新加坡独立之前,李光耀就是新加坡的领导人;独立后,他担任总理一职长达三十五年,在新加坡政府和民间都有极高的声望,没有谁能够挑战他的地位。

李光耀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以来一直担任总理,直到1990年卸任

李光耀决定退位,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他年纪确实很大了,1990年李光耀已经67岁了。

虽说那时他身体状况还算健朗,但他后来也在回忆录中承认,当时他的身体应付繁重的政务已经有些吃力了。如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他还在总理任上,肯定没有精力处理了。

李光耀退位的另一个原因更为关键,那就是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对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越来越不满了。

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党地位一直很稳固,但在八十年代中期的议会选举中,人民行动党候选人的得票率越来越低。

新加坡当时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和建国初期的艰难时期,对人民行动党的地位并不像上一代人那么认可。

注重个人权益的年轻人,不喜欢李光耀那种强硬的家长制作风,他们更愿意投票给工人党和民主党,以此来迫使执政党给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

李光耀为了人民行动党的投票率,设置了民意处理组,提供渠道让公众反馈对政策的意见。

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吴作栋

不过,李光耀也明白,年轻选民对人民行动党的不满,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他的不满,是时候把总理职位交给年轻一点的领导人了。

其实,为了实现新老领导班子的顺利交接,李光耀早就做好了准备。

十年前,李光耀就放出信号,让内阁上了年纪的成员退下来,提拔更年轻、学历更高的干部。

当时的卫生部长杜进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退出内阁的。杜进才是人民行动党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新加坡第一代建国领袖。面对李光耀的压力,他虽心有不满,但还是放弃了内阁的职位。

为了安抚杜进才,李光耀提议让杜去伦敦担任高级专员,但杜进才表示女儿还在新加坡读书,不愿出国。这其实也是对李光耀让老同志退休的一种抗议。后来杜进才经常在国会和人民行动党唱反调。

李光耀选定的继承人吴作栋是八十年代提拔的年轻干部之一。吴作栋原先是新加坡一家轮船公司的经理,后来加入人民行动党从政。

八十年代,吴作栋在李光耀的扶持下,先后出任贸工部长、卫生部长和国防部长。1985年任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此外,李光耀还让自己的儿子李显龙也进入了内阁。

李光耀的长子、新加坡第三任总理李显龙

安排继承人的同时,李光耀也在谋划卸任后如何继续掌控权力。

早在1988年李光耀就对吴作栋说:“即使我卧病在床,或当你将快把我下葬,如果我觉得事情不对劲,我还是会起来的”。

李光耀巧妙地利用“内阁资政”这个职务解决了这个问题。1985年,副总理拉惹勒南离任后,李光耀为拉惹勒南设置了内阁资政一职,让拉惹勒南继续留在内阁,但当时内阁资政更接近一种荣誉性职位,没有什么实权。

李光耀卸任总理职位后,继续留在内阁担任资政。他没有离开原先工作的办公室,吴作栋继任总理后,在李光耀办公室楼上找了一间新办公室。

李光耀得以和吴作栋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参与内阁会议的讨论,以及同总理和其他部长举行的非正式会议,继续对内阁施加影响。

后果

总统直选:1993年,新加坡举行首次总统民主直选,前新加坡副总理、人民行动党行政委员会主席王鼎昌当选。

结论:李光耀卸任总理一职,代表新加坡新老领导班子顺利实现了交接,但吴作栋出任总理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安排,李光耀并不愿完全放弃权力,而且他也有意让儿子李显龙接班,所以才出任内阁资政。

阅读数 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