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盖苏文:高句丽的英雄与掘墓人
前因:隋丽战争;后果:新罗灭高句丽。

作者:辰安君 / 编辑:陆伯让

前因:隋丽战争

公元612至公元614年,出身顺奴部的泉氏家族在隋丽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实现了家族地位的崛起。

公元642年,渊盖苏文刺杀荣留王及百数官员,自封“莫离支”,独揽高句丽的军权国政。

一天,渊盖苏文趁荣留王下令视察军队的机会,邀请荣留王麾下的上百名大臣到自己的军营,视察他所领导的军队,并设盛大的宴席招待他们。席间,渊盖苏文突然率军围杀大臣,顷刻间便血流满地,横尸交错,百余人无一生还。

又趁着夜色,率领自己麾下的大军,攻入平壤城,杀进王宫,结束了荣留王的生命。

其实,只差一点死的就是渊盖苏文,而不是荣留王。

渊盖苏文剧照

自从荣留王24年前继位,对于王位威胁最大的就是渊盖苏文。

原本高句丽和唐军交好,但是唐朝势力越来越大,荣留王害怕了,修筑长城,和唐朝交恶,而这个渊苏盖文却坚持和唐朝修好,种种举措,都和君主逆着来。

而渊苏盖文偏偏有这个叛逆的资本。

他的家族属于泉氏,出身于高句丽东部的顺奴部,是底层小贵族,但是在隋丽战争中战功赫赫,短时间内飞升。

渊盖苏文的祖父泉子游身居高位,使分裂内斗的贵族们团结对外,为抵抗隋朝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其父泉大祚承袭大对卢之位,继续将高句丽的行政大权牢牢把握在手。

这样优越的家室,用最顶尖的政治资源浇灌渊盖苏文的成长,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君主的猜忌。

泉氏家族崛起后,君主渐渐说不上话了,这次,渊苏盖文还坚持相反的对唐策略。

荣留王和拥护王室的大臣们下了决心,要铲除渊盖苏文。

但计划早已被渊盖苏文的探子知晓。

渊苏盖文得知荣留王的计划后便决定先下手为强,亲手为王上设计了一场死亡盛宴。

唐朝初期的高句丽

这位王上想取自身性命,渊盖苏文也就不再讲究君君臣臣,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他不仅将荣留王的遗体大卸八块,并且命人弃于沟壑,不允许任何人来收尸下葬。

杀死国王后,渊盖苏文彻底把控高句丽的王权,封自己为大莫离支

这是颇具高句丽特色的一个官职,相当于中国的摄政王。大莫离支也并非是一种特有的官职,主要是针对那些掌握政权、操控国王的官员而设立。

渊盖苏文为了让自己的权力得到巩固和稳定,并没有直接成为国王。

封自己为大莫离支后,他又拥立王室成员高藏为高藏王,并且由自己摄政。虽说是摄政,但也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高藏王变成了他的一个傀儡,高句丽的军政大权依旧是由渊盖苏文所掌控。在他成为摄政大臣之后,即使王室贵族相见,也要向他跪地俯首。

一开始,渊盖苏文篡位并未被唐朝知晓,只要低调行事他就可以一直把控高句丽的军权国政,但是身为泉氏子他野心甚大,怎么会满足于小小的高句丽呢?

他意图将整个朝鲜半岛划入高句丽的版图。

于是在唐特使离开之后,他伙同百济攻打新罗,同时派兵封锁新罗与唐的通道,想要等新罗与百济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利。

渊盖苏文的野心暴露之后便有恃无恐起来,他肆无忌惮地羞辱并赶走了唐朝特使,唐太宗无比愤怒,连征讨高句丽的檄文都没写,直接派遣薛仁贵等大将率十万大军征讨渊盖苏文。

可渊盖苏文确十分自信,无所畏惧,直接带领数万大军,和大唐军队开战,结果自然是被杀得落荒而逃。随后唐军乘胜追击,大量地消耗了渊盖苏文的军队和粮草。除此之外,百姓对渊盖苏文的残暴统治早已不能忍受,不少人选择投靠大唐。

唐朝名将薛仁贵

此时的渊盖苏文犹如困兽,俨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理智与判断,他越来越偏激残暴,还胁迫百济和高句丽合兵和唐军拼个你死我活。

即便如此,胜利的天平也没有向渊盖苏文倾斜一丝一毫。不久之后,两国发生了巨大的饥荒,再加上唐朝和新罗的侵扰,高句丽损失惨重,早已不见复兴盛况,盟友百济也顺势与其摆脱关系。

不久后,一代枭雄渊盖苏文在凄风苦雨中永远离开。而他的儿子因夺权内斗而导致高句丽濒临崩溃。

后果:新罗灭高句丽

渊盖苏文去世后,其子泉氏兄弟内讧,高句丽内外交困,668年被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

结论:渊盖苏文的独裁虽然暂时完成了中央对于权力的集中,但也为国家颠覆埋下了隐患。

阅读数 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