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位之争:两大家族的战斗
前因:西法联姻;后果:西班牙波旁王朝开始。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西法联姻:1660年,为了与法国保持和平,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将女儿玛丽亚·特蕾莎公主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因为卡洛斯二世不能生育,所以在其生前和死后的十几年中,欧洲各国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争执不下,甚至挑起了一场欧洲大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

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去世时,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卡洛斯二世。卡洛斯二世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之后由波旁王朝取代。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为什么会在卡洛斯二世这儿结束呢?这得归罪于其家族长期保持的族内通婚传统。就说卡洛斯二世的父母——腓力四世和玛利亚娜太后,他们都来自哈布斯堡家族,而且玛利亚娜还是腓力四世的亲外甥女。

近亲结婚带来了恶果,卡洛斯二世智力低下,口吃,而且患有癫痫病,还阳痿。娶了两个妻子都没有生出孩子,人们这才意识到他不能生育。

卡洛斯二世的身体十分虚弱,三十多岁头发就掉光了。眼见国王命不久矣,大臣们都慌了,开始和卡洛斯二世谋划王位继承人问题。

当时最具继承资格的人有三个:一是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公爵,因为腓力的奶奶是腓力四世的长女玛丽亚·特蕾莎公主;二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次子卡洛斯大公,因为卡洛斯大公的奶奶(也就是利奥波德一世的母亲)是腓力三世的女儿玛丽亚·安娜公主;三是利奥波德一世的外孙约瑟夫·斐迪南亲王,因为其外祖母(也就是利奥波德一世的妻子)是腓力四世的女儿玛格丽特·特蕾莎公主。

腓力公爵,即后来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

从这三位候选人的出身可以看出,实际上他们的背后都有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两大势力的支持。但这件事还不是这么简单,因为英国、荷兰等新崛起的强国并不想让法国或神圣罗马帝国与西班牙联合起来做大做强。于是,在西班牙缺席的情况下,英、法、荷三国一起协商,签订了《海牙条约》。

条约规定由约瑟夫·斐迪南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土则被法国和奥地利分割。尽管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也身兼奥地利大公之职,但他还是拒绝承接受这个条约,他想让儿子卡洛斯大公继整个西班牙的领地。

卡洛斯二世不敢得罪英、法、荷三国,一来是他没这个魄力,二来是此时西班牙的国力已经衰弱,霸主地位被英国取代,不允许他任性了,于是他部分采纳了这个方案,立下遗嘱,死后由约瑟夫·斐迪南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

可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年斐迪南就突然去世了。英、法、荷三国不得不重新考量,再次签订条约,拥立卡洛斯大公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土依然被刨除在外。利奥波德再次拒绝承认条约的合法性。

究竟是选腓力还是选卡洛斯,卡洛斯二世犹豫不决。不过大多数西班牙贵族希望腓力继承王位,因为他们觉得有强大的法国支持可以保证西班牙领地完整,不被瓜分。为避免西班牙被法国独吞,只要让腓力放弃法国王位继承权就可以了。虚弱不堪的卡洛斯二世在大臣们的坚持下写下遗嘱,由腓力继承王位。据说当他听到别人宣读他的遗嘱时,他哭了,说帝国已经被夺走,他已经一文不值了。

卡洛斯二世死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宣布孙子腓力为西班牙国王,即腓力五世。利奥波德一世无视卡洛斯二世的遗嘱,为儿子争取王位的同时不忘和路易十四打口水仗。路易十四说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都比利奥波德的母亲和妻子年长(她们都出自西班牙王室),所以自己的孙子更有资格继承王位。利奥波德则说路易十四的妻子玛丽亚·特蕾莎公主嫁到法国时已经承诺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所以她的后代自然也没有继承权。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双方各执一词,口水战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只好动武。因为西班牙贵族更亲近法国,所以法国、西班牙联合起来对付利奥波德一世。英国和荷兰则站到了利奥波德一世这边,因为他们怕强大的法国与西班牙联合后威胁自己的地位,法国独吞好处的行为也让他们无法接受。

一些无关国家也被牵涉进来,于是,一场欧洲大战打响了,即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战争开始时,法国一度占据主动。但不久,西班牙的一些人不满腓力五世形同傀儡一样受路易十四的支配,于是转而推举奥地利的卡洛斯大公为西班牙国王。法西同盟中的一些国家也叛变到了对面阵营,法国变得被动起来。

不过,后来发生的两件事让双方停手了。一是俄罗斯在大北方战争中接连取胜,震动整个北欧;二是卡洛斯大公继任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继承西班牙王位失去了正当性。各国这时已经师出无名,英国等国还要想办法阻止俄国在北欧称霸,于是各方纷纷签订停战协定,持续近13年的西班牙王位争夺战结束。

后果

西班牙波旁王朝开始:1700年,西班牙外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继承西班牙王位,西班牙波旁王朝开始。

结论:西班牙王位之争使西班牙彻底失去大国地位。但经历战火之后,西班牙内部开始变得更加团结,一个更统一的西班牙波旁王朝就此诞生。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