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祸乱朝政的妖妇,为国捐躯的国母,这位借助袁世凯势力平乱的朝鲜皇后,到底有怎么样的脸谱?
文/全历史 拾贰酱
1895年10月8日,朝鲜明成皇后被日军暗杀,史称“乙未事变”。
明成皇后是朝鲜王朝中唯一称得上政治家的女性,以她为原型的同名电视剧在韩国播出时,收视率超过了50%。
她也是朝鲜王朝里第一个引进西方科技和现代外交的执政者,她代表朝鲜只身在清朝、日本和俄国等多个大国间周旋,在夹缝中为朝鲜谋利益。

历史上明成皇后没有留下照片,画像是后人根据见过皇后的人的口述所绘。
历史上为了国家利益而不得不与各国斡旋的政治家不在少数。
埃及艳后(此处可a至公元前30年8月12日的亚历山大)先后献媚于凯撒、安东尼,利用罗马军队帮助托勒密王朝延续了国祚;
著名的奥地利外交家梅特涅(此处可a至1806年8月10日的巴黎),为了保全奥地利的大国地位,在俄英之间辗转腾挪。
因此,现代韩国对明成皇后的评价非常高,称赞她是“开化的先觉者”和“外交家”,甚至尊称她为国母。然而,朝鲜王朝的史家却认为是她祸乱朝政的妖妇。
人们对她的评价反差为何这么大?真实的明成皇后到底是怎样的人?
第一,她是厚积薄发的宫斗赢家。
明成皇后在世时的封号是“闵妃”,由于朝鲜是清朝的属国,即使她身为正宫也不能称“皇后”。 正如被大国左右的朝鲜一样,闵妃一生都在与此种命运抗争。
身为正妃却不受宠,是闵妃碰到的第一个难题。
她并不焦躁,而是安心扮演孝顺儿媳和大度国母的角色。一面伺候婆婆的一日三餐,一面在皇帝宠妾生子时亲自探望。闲暇时,就反复研读《左氏春秋》和《资治通鉴》。
温婉恭顺又学识过人,闵妃逐渐博得了高宗的欢心。可惜的是,她多次流产始终无子。
摄政的兴宣大院君要立宠妾之子为储君,使她再次陷入危机。
但出身于没落贵族的闵妃,不足以和大院君对抗。她的身边,只有少数凭太后提拔的闵氏族人。不过,这难不倒熟稔历代治乱得失的她。
高宗成年后,迟迟不还政的大院君早已引起朝野不满,尤其是太后一族的赵氏。于是,闵妃借高宗亲政为名,暗中笼络朝中大臣。不仅与大院君有嫌隙的外戚世家被她联合起来,连大院君的儿子和哥哥都倒向了她。
而此时大院君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他以六曹官员辞职来要挟高宗不得亲政。结果正中闵妃下怀,闵妃答应了大院君及其班底的辞职,顺势让自己的心腹成立了新政府。
在朝廷得权的闵妃在后宫也得意,不久便诞下了嫡长子。因高宗软弱,闵妃像武则天(此处可a至705年12月16日的洛阳)一样实际掌控了朝鲜。
第二,她是大国夹缝中的弱国外交高手。
闵妃上台后,出逃的大院君将她母亲、哥哥一一杀害,并用炸弹袭击王宫,还说宗主国清朝有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扬言闵妃之子没资格做储君。
这成了闵妃求助于国外势力的开始。她争取的第一股势力,是亲日的开化党人。
由于大院君是坚定的保守派,闵妃以“开化”为名,团结国内有改革思想的士人。她将亲日开化党纳入内阁,并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此处可a至1876年2月26日的江华郡)开放通商。
虽然闵妃此举暂时保住了地位,但党争和开港也引发的经济崩溃和反日情绪,引爆了农民起义。不久,闵妃就被起义军赶出了王宫。
无奈之下,她只好向宗主国求助。
此前,大院君造谣的时候,闵妃就以重金贿赂李鸿章(此处可a至1894年8月26日的天津),抢先一步让宗主国承认,自己的儿子是朝鲜正统继承人。
然而开化党的亲日领袖坐不住了,他们假扮清军杀死闵妃心腹,逼高宗抗清,意图完成对朝鲜的全面掌控。但是此次政变,最终被袁世凯平定。
此时的闵妃,已经不甘于做朝鲜王妃,她还要摆脱宗主国和日本的控制。于是又转向了第二股外国势力:俄国。
“三国干涉还辽”一事启发了她,原来俄国才是亚洲食物链的顶端。
为了抱住这条大腿,她和俄国大使夫人以俱乐部为阵地,专门结交西方各国的外交大使,并秘密许诺了俄国对朝鲜的出兵权。
日本大使知晓后去诘问闵妃。结果闵妃反倒哭诉起来,说自己顶着多大压力才签了《江华条约》,没想到却被误会,她每天以泪洗面好不委屈。大使一时被感动,竟向日本政府求情放过她。
但这次,闵妃低估了日本的野心。她准备解散日本教官训练的朝鲜军队时,政府也下达了对她的刺杀命令。
最终,闵妃死在了自己请来的日本人手里。
第三,迷恋权位的伪开化者。
回顾闵妃当政时的举措,诸如开放国门、大搞现代外交、引进电灯等,被视为“开化先觉者”也无可厚非。
但闵妃真的是一个改革家吗?
她为了实现独裁,曾下血本暗杀了身处中国上海的开化党领袖;又依照《江华条约》,向美、英、德、荷兰等国开放通商。
这些不平等条约使朝鲜的粮食大量出口。在农民揭不开锅的时候,她却在王宫内夜夜笙歌。据当时朝鲜士人记载,闵妃当政时,最喜欢在宫里听淫秽的戏曲,通宵达旦。
而袁世凯也亲眼目睹了闵妃过寿的奢华排场,预言朝鲜恐将生变。后来,果然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此处可a至1894年7月23日的汉城)。
说到底,闵妃还是一个迷恋权力和富贵的权谋家,并不能称得上是有远见的政治家。
现代韩国将闵妃塑造成一个为了民族独立,不惜对抗日本,终被杀害的“明成皇后”,其实是为了消除殖民记忆,重建民族信心。韩国学界也认为这些说法有过度美化的一面。
另一方面,朝鲜文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参政的女性也带有一定偏见。因此对明成皇后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这说明人受到主客观的影响,对于历史认知的矛盾永远存在(详见规律59 - 主客观结合规律:历史认知的矛盾永远存在)。
历代评价
1、后(指闵妃)机警饶权数,干政二十年,驯致亡国,遂遭千古所无之变。
——朝鲜士人黄玹
2、王妃是和国王站在一起主导开化政策的……王妃擅长国际关系形势的判断,因此帮了国王很多的忙。
——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会长李泰镇
3、闵妃擅政,艳妻煽处,举国中知有君之妃而不知有君者殆二十年,则晋惠帝之受制于贾后也;坐是与大院君构衅,使小人乘之,则唐肃宗之惑于张良娣也。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