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三一人民起义;后果:六一零爱国示威运动。
作者:文白 / 编辑:陆伯让
前因:三一人民起义
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爆发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日本“武断统治”,将朝鲜民族解放运动推入新阶段。
1926年4月,朝鲜纯宗皇帝李坧去世,命运多舛的朝鲜王朝就此终结,却又掀起了新的风暴。
但是对于纯宗来说,这也是他得以解脱的时刻。
在日本人的坚实下,他养成了个奇怪的癖好,就是没事儿就用电话给他父亲生前居所和陵区打电话,像逝去的父亲诉说自己的无尽无休的委屈和哀怨。
每次他这么打电话,身边的侍从都忍不住落泪。

纯宗照片
出生于宫斗之中的纯宗皇帝的一生,就跟他治下的朝鲜一样,命运多舛。
纯宗皇帝李坧出生于1874年,父亲是和他同样窝囊的高宗皇帝李熙,而他母亲闵妃却非常厉害。
李坧生得聪明可爱,高宗和闵妃都很宠爱他,但是他爷爷摄政王大院君却不喜欢他,阻止高宗立李坧为储君。为了替儿子争储君之位,闵妃联合娘家父兄扳倒公公大院君,实际上把控了朝纲,小李坧被立为王世子。
后来,闵妃还帮儿子铲除了皇位竞争对手,纯宗能上位,完全是闵妃一手操作的。

大院君与闵妃
但他接手的却是一个满目苍夷、风雨飘摇的末代王朝。
1907年,在闵妃运作下,清廷逼无能的高宗退位后,纯宗李坧接班。他上位之时,正值日本染指朝鲜。
日本人曾闯入后宫杀害了纯宗的母亲闵妃,因此他始终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但国运不济,他只能向强敌低头,当起了傀儡皇帝。
上位刚三年,他就被日本人和奸臣李完用等人逼迫,签订了亡国条约《朝日合并条约》。从此,一代帝王成了日本人的阶下囚,被囚禁在德寿宫,向日本俯首称臣。
失去国家和失去自由的纯宗郁闷至极,只好寄哀愁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成了一个忧郁的文艺中年。
纯宗每每想到自己的境遇,都怒气横生,但又无力抗争,最后差点神经。

纯宗传统服装形象及新式服装形象
同情他的不止身边的侍者还有与他同病相怜的朝鲜人民。
被日本殖民之后,朝鲜人面对日本人日渐猖獗的横征暴敛和武力统治,极端渴望回到民族独立。很多人寄望纯宗能复位,带领他们赶走日本军队,重整河山。
显然,软弱的李坧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但他却成了朝鲜人对于独立国家的向往和象征。人们同情自己的皇帝,看到他被囚禁,抑郁哀愁,身体也每况愈下,不禁叹息。
这份对皇帝的同情一点一滴,都转化为对日本人愈来愈强烈的仇恨和厌恶。
这种家国沦丧的仇恨,终于在纯宗李坧去世后再一次集中爆发。

纯宗出殡
1926年4月,纯宗李坧因病去世,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和他的一生一起逝去的,还有朝鲜人“复国”的希望。
纯宗寺后留下遗诏,澄清自己并没有卖国,自始至终都不承认《日韩合并条约》,也不曾签名。这下,朝鲜上下悲痛交加,既有亡国之痛,又有对日本人的无边怨气。
悲恸万分的人们走上街头悼念纯宗皇帝,越来越多地人相拥痛哭,人们的情绪逐渐失控转化为无边的怒火。爱国青年宋学先终于压制不住刺杀了一名日本商会头目。
日本人逮捕了宋学先,把他严刑拷打致死。这下彻底激怒了朝鲜民众。

纯宗出殡
朝鲜人的怒气最终在纯宗葬礼之际彻底爆发了。
6月10日,朝鲜督政府假模假样地给纯宗举行国葬。前来吊唁望哭的宗室和群众有十余万人,排了29多里。纯宗一死,他们的“独立国家”象征就没了。
爱国青年们再次站出来罢工停课,借送别纯宗的时机,散发反日宣言,呼吁国人为朝鲜独立而抗争。日本军警见这些学生又来闹事,大肆镇压抓捕爱国青年。
越是打压,倔强的朝鲜人越是反抗。
6月10日的示威活动,从汉城到平壤、开城、大邱逐渐蔓延成全国性的反日斗争,史称“六一零万岁斗争”。
后果:六一零爱国示威运动
1926年4月,朝鲜纯宗皇帝去世,引发了六一零爱国示威运动,又称“六一零万岁斗争”。
结论:纯宗之死引爆了朝鲜王朝的怒气与哀怨,各种此起彼伏,朝鲜人再次向日本人展示了他们独立的决心和意志,在这次斗争中一个新的阶级—共产党崛起,掀起了朝鲜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