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民歌和民间曲子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南北朝以来,属于清乐系统汉族南北方民歌,与不断从西凉(今甘肃武威)、龟兹(新疆库车)、疏勒(新疆疏勒)、高昌(新疆吐鲁番)和天竺(今印度)、高丽(今朝鲜北部)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经历了一个相互交流、融合的长期演化和发展的过程。

《隋书·音乐志》记载:在隋唐时代,正以所谓“新声奇变,朝改暮易”的崭新姿态出现,在当时已形成一种称为“曲子”的新民歌。

曲子最初是流行于乡间的民歌,其歌词有齐一的五言,六言、七言,也有参差不齐的长短句,后来传入城市,如《杨柳枝》,原来就是隋炀帝时代民间的一首“怨调”。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也说:“《杨柳枝》者,亡隋之曲。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日‘隋堤’,有是曲也。”

入唐以后,尤其是中唐时期,曲子在乡间更为盛行,踏歌在及插秧的劳动中都能听到它的声音。踏歌是起于汉而盛于唐的一种民间集体歌舞,它常在月下用鼓、笛等乐器伴奏,舞者口唱“曲子”,扬袖顿地而舞。

顾况《听山鹧鸪》说:“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刘禹锡《绝那曲》说:“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可见它们都是踏歌时唱的“曲子”。而每一次踏歌所唱的“曲子”,可能是用相同的曲调配上多段的歌饲反复歌唱的。

不过,当时也有了“联歌”的形式,刘禹锡的《竹枝词序》云:“余见建平里中儿联唱《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协)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伦狞不可分,而含思婉转,有淇澳之艳音。”

《竹枝》本是巴蜀(四川)的民歌,其歌词的结构根据皇甫松用民间《竹枝》词的一种形式仿作的《竹枝词》来看,它一般由四个七言句组成,而在每句间及每句末总加有称为“和声”(即“帮腔”)的“竹枝”与“女儿”两字,如:岸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

连州即今四川的箔连一带。当时唐代中央政权更加腐败,地方军阀纷纷割据,人民遭受了更大的苦难。诗中所谓“嘤咛如《竹枝》”的“怨响音”与隋代的“怨调”《杨柳枝》一样,正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群众所发出的不平之声。

至于流传在劳动群众中间的隋唐民歌,其优秀部分总是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如公元611年,隋炀帝征集大量兵士和民夫准备侵略朝鲜,当时山东长白山(今山东邹平章丘地区)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军领袖王薄写了《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人们反对这次战争。

唐代武后朝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用逃亡的办法进行反抗。到开元、天宝年间,逃亡更为普遍。当时流行的民歌《贫穷实可怜》,反映了“宁可出头走,谁肯被鞭笞”的反抗情绪。“安史之乱”以后,唐统治者更加腐败,地方割据严重,有的官吏甚至用公开抢掠的办法搜刮人民钱财,当时称为“白著”。

民歌《白著歌》写道:“上元官吏务剥削,江淮之人多白著”,反映了公元762年江淮地区的官吏派兵挨家逐户抢掠民财的历史事实。据历史记载,当时江淮地区连“蓄谷十斛”的人都“相聚山泽”,参加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可见社会矛盾已何等尖锐。

后来,唐代曾处死了一些民间优秀曲作家。在公元9世纪后期,唐僖宗曾颁布命令,禁止揭露现实的童谣,宣称要用最重的刑法处置创造童谣的人。而且,民歌和曲子大多通过口头传诵和乐器流传下来,文字记载较少,保存不完整,或被遗弃,或被歪曲而走样,难以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

民歌和曲子存在于关系复杂的阶级社会,会受到统治阶级思想的沾染,记载和保存民歌和曲子的文人、乐工、歌伎、市民、宗教家等各有其局限性,对民间音乐所取的态度也互有不同,统治阶级甚至有意加以篡改、歪曲,使之掺杂封建落后思想。市民思想中夹杂庸俗和低级趣味,在民歌和曲子的创造和再创造中,冲淡其纯洁性。

乡间的民歌曲子,在唐以前就已传入城市。开元、天宝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它在城市歌妓、乐工的手里逐渐定型。由于服务对象的改变,又填入了新的歌词,同一曲调产生许多新的变体,如隋代的《杨柳枝》就在中唐时代经过加工发展而成为“洛下新声”,白居易的《杨柳枝》诗就写道:“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此外,乐工、歌妓也吸收了各地民歌与其他各少数民族音乐和一部分外国音乐的音调,创作出新的曲子。

开元年间教坊乐工沧州人(今河北沧县东南)何满,在临死前(被唐玄宗所杀害)创作的《何满子》,大中初(847—851)教坊乐工为描写当时“女蛮国”的生活习俗而创作的《菩萨蛮》,以及可能是根据吐蕃(藏族)乐曲改编而成的《赞普子》,可能是吸收拂菻(东罗马)国音调创作的《拂菻》等。

曲子在城市里,由于服务对象的变化,它的思想内容也极为复杂,有的抒写了妓女的怨愤;有的反映了在封建礼教压迫下,在爱情上坚贞不渝的精神;有的反映了敦煌地区人民在吐蕃统治下,积极进行反抗的斗争精神;有的通过孟姜女的故事表现对封建统治的不满情绪。当然也有不少作品是封建性的糟粕,并无可取之处。

虽然民歌与曲子包含着不少封建性的糟粕,但是它们都是由人民创造的,能够反映现实,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曲子的形式丰富,是人民群众从民歌中进行选择、加工而成,运用广泛,包含重要的创作和表演经验,是民歌通向高级艺术的桥梁。

阅读数 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