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心声 | 隋、唐民歌和曲子的思想内容
民歌和曲子是隋、唐人民平凡生活最好的镜子。
唐曲
00:0004:00

从隋、唐以来的民歌和《曲子》中,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现实生活的诸多方面。

隋唐时期

其中,有关于统治阶级的残暴剥削的隋《挽舟者歌》;有关于农民起义的《大业长白山谣》;有揭露兵役和租税的残酷的《男女有亦好》《曲子·捣练子》;有关于工匠对阶级压迫、剥削的不满的《工匠莫学巧》;有关于爱情的《曲子·竹枝子》《菩萨蛮》;有关于歌颂英勇战士的《曲子·剑器词》等。这些民歌和曲子,基本上都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

《挽舟者歌》

这首民歌通过诉说兄弟两人的遭遇,反映了隋炀帝(605-618)的罪恶统治。歌词说道: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隋炀帝对外好大喜功,在公元612、613与614年,曾连续三次征辽东;每次发动几百万人出征。他对内穷奢极欲,在公元605、610与616年曾三次坐龙舟从洛阳去江都游玩。他坐的那艘龙舟高45尺,长200尺。随从的传,成千上万。单是挽船的民工就用了八万多人。所过州县,在五百里以内的人都得向隋炀帝贡献食用。人民的骨髓都被他吸尽了。

隋炀帝远征辽东

这首《挽舟者歌》的歌词生动形象地诉说了这个时代的统治者是有多么的残酷,隋炀帝对人民剥削的罪状都在这首民歌中烙下了印证。

《大业长白山谣》

在隋炀帝进攻高丽的前一年(611),王薄领导农民在长白山起义。民歌中有一首《大业长白山谣》,歌词说道: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矛侵天半,轮刀耀白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王薄

这首《大业长白山谣》记录了敲响隋朝丧钟的大起义。王薄自称“知世郎”,意思是对天下事无所不知,其歌词说出了广大受压迫农民的心声,是当时反隋抗暴最好的宣传歌。

《菩萨蛮》

这首作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的曲子,其歌词说道: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菩萨蛮》

这首敦煌曲子写的是男女间的爱情盟誓。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全词一共使用了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表达了主人公的愿望。在主人公眼中,爱情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共存,夸张又不过分地强调了爱情的永固。此词圆熟流丽,挥洒曲折,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

阅读数 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