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亨利三世放弃波兰王位;后果:齐格蒙特三世继位。
文/彭戴誉
前因
1574年,亨利三世从波兰返回法国,放弃波兰王位继任法国国王。
1576年至1586年期间,斯特凡·巴托雷担任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国王。在位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大大增强了波兰的军事实力。
斯特凡·巴托里的族谱
当时的波兰实行自由选王制。在竞争对手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二世(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情况下,来自匈牙利的斯特凡·巴托雷依然赢得了1575年的选举,并于第二年继位。然而,马克西米连二世不甘心自己落败,想要找巴托雷麻烦。同样对波兰虎视眈眈的还有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四世。
外患种种的同时,国内的局势也不稳定。很快,但泽地区就在马克西米连二世的支持下发动了叛乱。
开始巴托雷试图和但泽的人们谈判,可惜他们没有同意。巴托雷于是率领军队亲自去镇压。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巴托雷的部队将但泽城团团围住。骠骑兵的表现十分亮眼。机动灵活的特性让他们轻松躲避城内发出的炮弹,而在平原上,他们的冲锋却能极有成效地撕开敌军侧翼。不过,但泽城的防御也不差。一直到了1578年,马克西米连二世已经逝世。伊凡四世又趁机进攻波兰。僵持的双方这才达成妥协。但泽城向国王交了一笔赔偿,这场叛乱至此算是告一段落。
莫斯科的来势汹汹给国王带来了紧迫感。他决定进行改革。镇压但泽叛乱时发挥重要作用的骠骑兵引起了他的重视。骠骑兵都是由波兰贵族组成。他们不但有财力支付马匹,而且具有荣誉观念。这意味着国王建立起的是一只空前的职业骑兵部队。巴托雷去除了骑兵以往花里胡哨的旧式装束,换成具有防御性能的重装装甲。他给每个骑兵都装上空心长枪、弯刀、破甲锤和簧轮枪。
有趣的是,由于常年和奥斯曼作战,波兰骑兵也受到他们装饰方式的影响。在阅兵的时候,他们会在背后插上一根被羽毛覆盖的长杆。长枪前端的旗帜和策马时飘扬的羽翼定格成他们的标志。因此,他们被称为波兰胡萨羽翼骑兵。

游戏中的波兰翼骑兵
除了翼骑兵,巴托雷还比照匈牙利的模式改革了步兵。炮兵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在外交上,巴托雷同克里木汗国还有瑞典王国结盟,从政治上孤立伊凡四世。在准备充分后,他发动了对莫斯科大公国的反击。
双方争夺的焦点在利沃尼亚地区。巴托雷的军事改革初见成效。翼骑兵在侧翼发起的冲锋几乎能冲散一切敌方部队。在摧毁敌人的阵型后,步兵和炮兵紧跟着发起进攻。几百名的翼骑兵甚至往往能造成对面上千的伤亡。很快,巴托雷不仅收回了被占领的土地,还反守为攻。一方面,他指挥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另一方面,他派出另一队人马去袭击莫斯科大公国的腹地。这只发动奇袭的队伍速度奇快,连战连胜,一路打到伊凡四世的住所附近。巴托雷这一手动作有效地牵制了敌军。这也使得他有机会包围普斯科夫城。那是一座一旦攻下就能直接威胁对手存亡的重要城市。双方谁也不退让,展开了极为惨烈的攻防战。遗憾的是,这种战场并不能发挥翼骑兵的强大杀伤力。经过长时间的拉锯,1581年的冬天,巴托雷终于决定班师回国。
这场由伊凡四世发起的利沃尼亚战争严重动摇了他本人的统治。莫斯科大公国则实力大减。双方签订停战和约。波兰一举树立起极高的威望。巴托雷也凭借这场战役逐步加强自身的王权。尽管没有子嗣这一点为后来波兰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但不可否认,当他离去时,波兰不仅是一个军事强国,更是一个各方面都名副其实的东欧强国。
后果
1587年,经过混乱的一年后,齐格蒙特三世继任波兰国王。
结论:斯特凡·巴托雷进行的军事改革建立起了欧洲历史上强盛一时的波兰胡萨羽翼骑兵。他在位期间平定国内叛乱,打败莫斯科大公国,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统治措施。尽管他统治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年,却将波兰的国力提高到全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