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江苏省苏州市的一种曲艺艺术。 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说的部分融合叙事与代言为一体,既有第三人称的表叙,又有第一人称的角色。

艺术特色

苏州弹词具有以理、味、趣、细、技(近人有改“技”为“奇”者)为其艺术特色。其唱篇一般为七字句式,按吴音或中州音押韵。所唱为明白晓畅的吟诵体的基本曲调“书调”。书调以语言因素为主,崇尚咬字清晰和行腔韵味。规范的基本曲调又可随内容而作即兴发挥,以适应各种书目唱篇,所谓“一曲百唱”。

苏州弹词讲究“说噱弹唱”。

  • “说”指叙说;
  • “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
  • “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
  • “唱”指演唱。

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

蒋月泉——《蒋调唱腔选》

弹唱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乐器,演员自弹自唱,又相互伴奏、烘托,再加上渲染书中的喜剧人物及情节(“肉里噱”),并穿插轻松诙谐的噱头(“外插花”、“小卖”等)其唱篇一般为七字句式。书调在传唱中,又因艺人根据不同风格、演唱内容,作创造性的发展而形成多种流派唱腔。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评弹《三笑》

表演形式

苏州弹词的演出形式分为单档(一人),双档(二人),乃至三档(三人)等数种。一般书目,每天一回说45分钟到100分钟,可以连续说两、三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适应不能每天连续听书的听众,创造了在一个晚上可以说完的中篇(约两个半到三小时)、短篇和分回等形式。但长篇仍是弹词的主要演出形式。

将派与将调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