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后果:突尼斯战役。
文/伊楠 编辑/亦可
前因
纳粹德国占领法国:1940年6月,马奇诺防线内外50多万的法军被围困,法国遂与德国签订停战条约,投降协定实际让法国沦为德国掌控之下,作为法国殖民地的突尼斯落入德意手中。
1942年11月,纳粹德国在北非突尼斯登陆并击溃了驻守的法军,占领了这片法国的殖民地。纳粹德国之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对法国殖民地下手,就在于纳粹德国已于两年前占领法国全境。
随后,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德国人的面前,到底由谁来管控这片土地?毕竟,突尼斯长期属于法国的殖民地,再加上当地法国移民众多,大家一直对灭亡母国的德国充满仇恨。这时候“布尔吉巴”的名字在德国人耳朵中响亮了起来,作为突尼斯新宪政党的总书记,他的威望足以调动这片地区人民的滚烫热血,让他们支持纳粹德国。

布尔吉巴
德国人想支持布尔吉巴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此时的布尔吉巴处正在监狱之服刑。四年前,因为布尔吉巴组织新宪政党游行反抗法国政府的殖民,被逮捕下狱,关在马赛的圣尼古拉堡。德国人认为,布尔吉巴肯定对法国充满了仇恨。
这年11月,德国军官巴尔比亲自在监狱与布尔吉巴会面,告知希特勒准许恢复他自由之身。然而,布尔吉巴的回答却很是谨慎,他疑惑道:“希特勒认识我吗?”
巴比尔以回国可以更好保卫突尼斯为由,让布尔吉巴心中的爱国情怀再度高昂,他很快便出狱了。但他并不想站在纳粹德国一方,于是他向外界表示,出狱仅仅是基于个人利益考量,而他今后的活动才是他真的主张所在。
按理说,如果布尔吉巴支持纳粹德国,他就可以成为突尼斯最高的长官,有能力实现他的追求的民族解放运动。那么,他为何不这样做呢?主要是他判断,二次世界大战不会以德国的胜利载入史册。
布尔吉巴出狱不久,欧洲的局势就印证了他的判断。当时,布尔吉巴被德国人送到了里昂。在那里,他听说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包围的消息。于是,布尔吉巴决定,坚决不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合作。

斯大林格勒战役
后来,布尔吉巴被转移到意大利,意大利人对突尼斯也觊觎已久。因此,意大利人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拉他入伙,将他安排在豪华的拉斯比吉宫,好吃好喝的款待他。
在发现他不为所动给之后,意大利人还安排他在罗马会见许多阿拉伯爱国人士,但布尔吉巴却发现这些人对现状并无不满,显然是意大利人有意安排的。这些阿拉伯爱国人士对国际局势缺少正确的预测,甚至阿尔萨兰亲王都写信规劝他,为了让突尼斯摆脱殖民侵略而站在轴心国一边,但这一切布尔吉巴均回应必须先宣布突尼斯独立。
意大利人见此计不可,又退了一步,要求布尔吉巴在意大利向突尼斯人民发表讲话,但布尔吉巴却突然宣读了一份号召书,预测突尼斯在同盟国和轴心国的矛盾之中遭受破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向。
由于布尔吉巴将要回到突尼斯的消息已经众所周知,德意两国也不能长久将其扣留。终于,布尔吉巴乘坐飞机离开了意大利,回到了突尼斯。

希特勒
当时的突尼斯还被德军占据,但这样的占领已经岌岌可危,盟军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在北非开辟第二战场。
德国大使还是将希望押在了布尔吉巴身上,希望再凭借他的声望放手一搏,极力想要让布尔吉巴站在轴心国一边。布尔吉巴拒绝了德国大使两次盛情邀请。德国大使甚至承诺为他们的活动提供资金,但布尔吉巴衡量时局,认为轴心国难以翻盘,拒绝了这份诱人的条款。
果然不出布尔吉巴所料,1943年5月突尼斯战役以盟军胜利告终,突尼斯在法西斯的掌控下获得了解脱。
后果
突尼斯战役:1943年3月至5月,英美法三国盟军在北非击败德军,解放了德军控制下的突尼斯。
结论:虽然突尼斯摆脱了法西斯德国的控制,但它还远未到获得独立的时刻。布尔吉巴没有屈从于纳粹德国,这也为他赢得了民心和英法等同盟国的支持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