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荷兰在开普建立殖民地;后果:科伊民族衰亡。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荷兰在开普建立殖民地:165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派范·里贝克率领船队在南非开普地区的好望角建立补给站,荷兰对南非的殖民活动从此开始。
1714年,为满足来往开普船只的牲畜需求,荷兰东印度联合公司在南非殖民地开始实行“租地农场制度”,第一次殖民扩张狂潮开始。
荷兰人在开普建立殖民地后,并没有像美洲殖民者那样立即展开大规模扩张,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只是把殖民地范围从开普平原扩展到斯泰伦博斯(距离今开普敦二十多千米)。

南非地图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经过好望角的船队数量有限,对牲畜需求也有限,荷兰殖民者只要在科伊人生活的土地上进行劫掠,不需要努力扩张殖民地就可以满足需求。
另外荷兰殖民者的数量也不足,荷兰农民忙着在本国围海造田,没有移民南非的意愿,到18世纪初时移民南非的荷兰人也只有一千多,这么点儿人没法在广阔的南非土地上进行殖民统治。
但是到了18世纪初,形势发生了转变,荷兰殖民者迅速向东、北两个方向扩张,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占领了数万平方千米。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最主要原因是经过好望角的船队数量增加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结束后,荷兰终于放下重担,不再与法国长期对抗,开始侧重殖民事业的发展。

17世纪的荷兰火枪手
从荷兰开往亚洲的商船一下子多了起来,对牲畜的需求也因次多了起来。特别是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时期,英国军舰频繁进驻开普,士兵们需要大量肉类食物,牲畜供不应求,价格猛涨,巨大的利益驱使着荷兰殖民者通过扩张殖民地,才能满足牲畜需求。
荷兰殖民人员不足问题这时已经解决。倒不是从荷兰来的移民增加了多少,而是荷兰移民者的后裔们已经人数增多了,有上万人,不少还是混血,他们还有了统一的称谓——布尔人(布尔的原意是农民)。
布尔人自命身份高贵,鄙视劳动,从西非引入黑人奴隶充作劳力,从东南亚引入马来奴隶充当手工业者,让奴隶们替他们干活,自己则养尊处优。但也有一些穷困的布尔人,在开普城镇混不下去后,跑到了内地,肆无忌惮地侵占土地,建立农场,实现生活富裕奔小康。

黑奴贸易
为了方便布尔人扩张殖民地,荷兰东印度联合公司特意制定并实行了“租地农场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的规定,迁入内地的农场主只要在名义上支付一定的“租金”(其实只是象征性地交一点)就可以无限“租地”。
由于政策便利,穷困的布尔人,只要拿枪吓走了科伊人和桑人,就可以占有上千亩土地用于放牧。布尔人从科伊人和桑人手中获得大片农场,农场的面积平均也有3万多亩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十几万亩。
越来越多的布尔人离开开普地区后,在广阔的殖民地上分散居住。他们与亲戚和邻居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并开始适应了这种有些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布尔人的扩张模式也因此进入常态化。
科伊人和桑人对肆意扩张的布尔人也展开过反抗,但是他们所在的部落各自为战,对布尔人构不成威胁。而且布尔人能轻易弄到火枪,先进的武器对科伊人和桑人是装备上的碾压,布尔人的殖民扩张势不可挡,不少被征服或失去的土地的科伊人和桑人沦为了为布尔人劳动的奴仆。

科伊桑人后裔
后果
科伊民族衰亡:1805年,在殖民者的碾压下,南非境内的科伊人只剩下2万人左右。随后,科伊民族继续衰亡,不再成为一个民族。
结论:荷兰殖民者向东、北两个方向扩张,首先遭殃的是科伊人。在布尔人第一次殖民扩张的打击下,科伊人濒临灭绝,随后倒霉的便是桑人和科萨人(南班图人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