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轴心国在北非投降;后果:联合国通过关于利比亚问题的289号决议。
文/米彦佑 编辑/亦可
前因
轴心国在北非投降:1942年,在北非战场上,同盟国军队发动反攻,轴心国军队损失惨重,被迫在1943年4月宣布投降。之后美英法苏各大国开始主导利比亚的政治局势。
1945年9月14日,美国国务卿伯恩斯在伦敦会议上提出,由联合国托管利比亚,十年后,将帮利比亚实现统一和独立。
美国为何会提出这一建议?其实,这与二战期间,英美法苏同盟国对利比亚地区的占领有关。
北非的德意法西斯军队在1943年4月就宣布投降了,但是对利比亚人民来说,战争的结束却并没有带来预想的稳定,因为德意军队刚去,其他大国就蜂拥而来。

北非战场上被俘的意大利士兵。
原本驻乍得的法国军队迅速占领了费赞。随后,英国政府在德、意法西斯轴心国投降之际,也迅速成立军事行政当局管理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之后,美苏势力也迅速介入,也打算占领一块土地。
可以说,利比亚虽然摆脱了战争的火炮声,但是更具火药味儿的大国争吵声又接连响起。
虽然各大国都声称自己是为了帮助利比亚解决战后遗留问题,但是无一不心怀鬼胎:
英国希望获得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控制权,因为这里英国从地中海到东非、印度洋和远东地区的重要中转站。
法国则希望独占费赞地区,并且认为费赞地区与利比亚没有任何关系;苏联则对的黎波里塔尼亚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希望在地中海构建自己的出海口,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美国虽然没有明显表现出自己感兴趣的势力范围,但是1945年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议,由美苏英法中五国外长组成的外长委员会来解决利比亚问题,可以看出美国也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波茨坦会议
在利比亚的利益冲突,使各大国陷入了无尽的僵持,此时美国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即将成立的联合国。
美国决策者从来没有将意大利的殖民地当作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他们清楚地看到,在各国势力的干涉下,自己几乎不可能在利比亚得到明显的利益。各大国在利比亚战略诉求的差异,只会带来无尽的争吵,如果不能提出新的解决办法,那么利比亚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所以美国决策者们最终选择了联合国,对美国来说,这一选择虽然放弃了在利比亚问题上的主导权,但是依然会对美国产生明显的战略优势:
首先,为了防止任何一个大国控制利比亚,使利比亚问题尽可能国际化,联合国是最优选择。
其次,在美国的提议下,强调联合国在解决国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美国在联合国乃至世界上的公信力。
最后,刚刚诞生的联合国,包括了诸多刚成立的亚非拉国家,大会成员国在平等基础上对重大问题都可以投票,使利比亚民众对联合国充满期待和信任,联合国会成为美国在利比亚民众政治动员的有效工具。
从 1945年9月11日开始,英美法苏四国外长已经在伦敦会议上僵持四天了,是时候有个结果了。
三天后,会议准时开始,英法苏三国外长像前几天一样,已经做好了辩论的充分准备,希望各国接受本国对利比亚占领的要求。

时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伯恩斯
只有美国国务卿伯恩斯一洗前几日的倦容,很从容地步入会场等待开会。在耐心听完其他三国外长的陈词滥调后,伯恩斯开始以极度平和的声音宣读美国的新提议:建议由联合国托管利比亚,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将成立7人顾问委员会,行使管理权,十年后实现独立。
虽然这一提议与其他大国的战略打算产生冲突,并没有立即得到英法苏三国的认可,但是碍于联合国是由各国同意建立的组织,哪个国家敢反对,就等于公开反对另外三个国家。因此,英法苏三个国家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到了第二年,英美法苏四国外长又召开了巴黎会议,英国外长赞同由联合国托管利比亚。随后,苏联看到四个国家三个国家都同意了,自己也只好赞同由联合国直接管理利比亚。
1948年9月15日,英美法苏四大国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备忘录,放弃在利比亚问题上的主导地位,提议由联合国大会决定利比亚的命运。
后果
联合国通过关于利比亚问题的289号决议:利比亚问题最终交由联合国解决,1949年11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利比亚问题的289号决议。决议决定利比亚在1952年1月1日前实现独立。
结论: 美国提出利比亚交给联合国托管虽然是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但是这一提议在客观上推动了利比亚问题的解决,明确了联合国大会处理利比亚问题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