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康之变后金军为什么扶持张邦昌当伪楚皇帝?张邦昌因为和皇妃偷情被杀?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张邦昌是北宋末年的宰相。在“靖康之变”中,张邦昌是主和派的代表,曾前往金军大营议和。
北宋灭亡后,张邦昌在金军的逼迫下即位,成为傀儡政权大楚的皇帝。后来他向南宋的宋高宗称臣,不久被宋高宗赐死。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张邦昌。
第一、他是爱哭的“社稷之贼”。
张邦昌行事注重礼仪规范而且博学多识,在朝中名声不错。但到了靖康之变(此处可a至1127年1月9日的开封),张邦昌贪生畏死、胆小怕事的性格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包围北宋都城汴梁后,张邦昌害怕输给金军,竭力主张求和,并向宋钦宗建议罢黜主战派李纲、种师道等人。张邦昌因此被主战派称为“社稷之贼”。

宋钦宗画像
金军提出派亲王和宰相作为人质时,宋钦宗(此处可a至1156年6月29日的依兰县)派他和康王赵构一同前往金军大营做人质,并和金军谈判停战事宜。
张邦昌虽然主张议和,但怕金军不会善待他们,要宋钦宗发布割让河北等地的诏书才肯走,临行前还流了眼泪。赵构安慰他说:“这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做的事,你不应害怕。”张邦昌才停止哭泣。
宋钦宗当时并不是真心想要议和,而是在等勤王的军队赶来偷袭金军。张邦昌并不知道偷袭的计划,在金军面前许诺割地赔款,并催促朝廷立刻发诏书,把河北割让给金国。
张邦昌等来的不是朝廷准备割地的诏书,而是前来偷袭的宋军。面对金军的责问,张邦昌临危不乱,辩解说是外地赶来勤王的部队擅自行动,肯定不是朝廷的命令,这才保住了自己和赵构的性命。
金军攻破汴梁城俘虏徽、钦二帝北上时,张邦昌也被扣押北上。途中张邦昌凡事都听从金人的旨意,沿途劝说守城军民投降。
第二、他是被金军强行扶持上位的傀儡皇帝。
张邦昌在金营的表现给金军将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金国在中原地区成立傀儡政权时,决定扶持张邦昌为大楚皇帝。
张邦昌胆小怕事,认为身为赵宋的臣子不应该称帝,所以拒绝登基,为此他还在百官面前痛哭、闹绝食,甚至扬言要自杀。
但金人威胁他如果拒绝即位就屠城,张邦昌这才勉强即位。张邦昌虽然有皇帝的名号,但只是金人的一个傀儡而已,并无实权。
张邦昌刚即位时,准备大赦天下以拢络人心,有人就立刻提醒他:“京城四壁之外,都为金人所占,大赦天下是指赦免哪个天下?”
张邦昌也明白自身的处境,所以并没有以皇帝的身份自居。张邦昌没有更改年号,不自称“朕”而是自称“予”。他办公时并不在皇帝办公的地方——紫辰殿或者垂拱殿,而是在一处偏殿。
他还禁止官员对他行跪拜礼。大臣们把他称为“陛下”时,他都会训斥一番。张邦昌平时也不穿皇帝的衣服,去见金人时才会穿帝服。
第三、他是保护百姓和皇室妃嫔却被处死的罪臣。
张邦昌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例如免除百姓送给金国的岁币、稳定战后的社会秩序。
金人在向百姓索要金银布帛时,张邦昌表示百姓经历战乱,之前已经上缴了财物,所剩不多了,金人看榨不出油水,就卖了张邦昌一个顺水人情。
张邦昌还乞求金人留下了一批宋臣,这些人为后来南宋的复兴起了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张邦昌还保护了赵宋的宗室和妃嫔,册封哲宗废后孟皇后为宋太后,保护了皇室的宗庙。
金军准备离开时,张邦昌拒绝了留下部分金兵驻扎的建议,减少了金国对南宋的武力威胁。金军离开后,当了一个月皇帝的张邦昌马上派人将传国玉玺交给宋高宗赵构。
随后张邦昌又亲自赶到南京,在宋高宗面前伏地痛哭请罪。宋高宗曾和张邦昌一起前往金军大营当人质。尽管后来张邦昌当了傀儡皇帝,但一些皇室宗亲因为有张邦昌才得以保全。
再加上张邦昌及时归顺,所以宋高宗起初并没有想杀他,还让他官复原职。真正让宋高宗对张邦昌起了杀心的是张邦昌称帝时曾和宋徽宗(此处可a至1135年6月4日的依兰县)的嫔妃靖恭夫人李春燕偷情。
虽然张邦昌知道自己终究是宋朝的臣子,没有认同和李夫人的夫妻名分,但张邦昌在一次酒后和李夫人有了逾矩的行为。于是宋高宗拘捕了李夫人,让她交待了与张邦昌之间的来往,然后以此为由将张邦昌赐死。
实际上在金军威胁初生的南宋政权时,宋高宗不对张邦昌采取行动是忌惮金人的反应。在对金作战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宋高宗决定对主战派李纲等人让步,抛弃主和派。在李纲等人的建议下,张邦昌最终被赐死。
经历了靖康之耻的李纲等人,认为背叛宋朝的张邦昌简直要比金人更可恶,不死不足以平民愤。这也验证了背叛者定律。(详见规律34——背叛者定律:叛徒比敌人更可恶)
历代评价
张邦昌初闻以权宜摄国事,嘉其用心,宠以高位。虽知建号肆赦,度越常格,优支赏钱数百万缗,犹以迫于金人之势。比因鞫治它狱,始知在内衣赭衣,履黄裀,宿福宁殿,使宫人侍寝,心迹如此,甚负国家。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