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素福与美国和谈:城下之盟
前因:德尔纳陷落;后果:优素福改革。

作者:顾亚欣/编辑:亦可

前因

德尔纳陷落:的黎波里的帕夏(即奥斯曼帝国总督)优素福的弟弟哈米德在美国支持下回国谋求王位,并在1805年4月占领德尔纳城。

1805年4月,德尔纳陷落。的黎波里帕夏(即总督)优素福因此被迫与美国和谈,终止了与美国的巴巴里战争。战争结束后,他又解除了弟弟哈米德对自己王位的威胁。

19世纪初,统治的利比亚的是卡拉曼利斯王朝。它的老大优素福和兄弟哈米德本来是很要好的死党。他们的爸爸本来指定他们的大哥哈桑接自己的班。结果兄弟俩联手把哈桑给宰了,还分了尸。哈米德就上位当了老大。但兄弟俩很快又开始“撕逼”,打起了内战。又经过好一番折腾,优素福赶走了哈桑,成了老大。

优素福平时有个爱好,就是对经过的各国船只打个劫啥的。其中就包括美国。1796年,由阿尔及尔总督担保,美国一次性给优素福5万多美金,优素福保证不再打劫美国船。可过了几年,优素福位置坐稳了,觉得这点钱太少了,就还是照打劫不误。

巴巴里战争

这么一来,把美国惹火了,就和优素福开战。他们还把哈米德找来,准备把他送回国,代替优素福。1805年4月,美军占领了利比亚的第二大城市德尔纳。

消息传到了的黎波里。优素福一听,吓坏了。不过,他立马就觉得:其实也没啥,大不了就是个死。所以,他准备一条道走到黑,和美国人继续打下去。优素福想先杀光手中的人质,既可以解心头之恨,还能向臣民显示血战到底的决心

但是,这种想法实在太疯狂。手下人觉得不能让优素福这么任性。你自己不想活,我们不拦着,可我们犯不上和你一起陪绑。所以,他们就一块儿反对。优素福虽然强势,可架不住反对的人实在太多,他也只好同意求和了。

于是,优素福就请美国人来和谈。这时,有个关键人物帮了他一把。这人就是美国驻马耳他领事普利斯。他是个吃里扒外的家伙,不知什么时候就成了优素福的间谍。普利斯告诉优素福,美国想让哈米德代替他。

美国战船

当和谈开始后,优素福先狮子大开口,提出要美国人为自己手上的俘虏交13万美金的赎金。

为什么优素福敢这么做?

因为他又从普利斯那得到一个信息:美国愿意为俘虏出点赎金,但底线是每人不能超过500美金。其实,优素福这时也领教了美国大兵的厉害。如果美国的地中海舰队全部杀到的黎波里湾,他就是一分钱不要,也愿意签和平协议。可现在知道有这么个挣钱的“商机”,优素福自然就敢叫价了。

不知是普利斯的信息有误还是什么其他原因,优素福的这个价格没被美国人接受。美国人提出:6万美金,不能再多了。好在优素福也不是一根筋,知道这本来就是挣点外块,也就答应了。

1805年6月3日,双方签署和平协议。美国付6万美元、释放的黎波里的战俘;而优素福释放还活着的,而且没改信伊斯兰教的美国战俘。美军从德尔纳撤走,的黎波里不能再收保护费,同时放掉哈米德的家属,并允许哈米德回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港

不过,优素福私下还和美国人签了个秘密协议,要美国人尽量延缓哈米德回国的时间。

按照程序,协议还得经过国务会议表决通过才算生效。七天后的投票中,支持和反对的人打成4:4平。关键时刻,优素福一锤定音,投下了赞成票,和约正式生效。

不过,那时的通讯没那么发达。前线的利比亚军队还不知道已经有了和约,所以他们同样在6月10号发动狂攻,想夺回德尔纳。而哈米德的手下也不含糊,没再傍着美国人,而是靠一己之力打退了敌人。不过,即使他们求助美国人,人家也不想再掺和了。因为仗已经打完了。下面该怎么着,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而根据协议,哈米德回了国,并且得到了德尔纳,成了自己的封地。按理说,他和优素福之间可以和平相处了。但优素福看美国人也走了,认为也没啥好怕的了。而且,美国人所要的,是自家的船只别再被打劫。至于哈米德怎么样,他们其实是不在乎的。所以,优素福立刻翻脸不认人,把哈米德软禁了起来(也有说法称哈米德再度逃亡,不知去向)。

后果

优素福改革:优素福在1807-1825年推行全方位改革,将卡拉曼利王朝推向强大。

结论:虽然靠着和平协议度过了这场危机,但优素福也深知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再不解决是不行了。于是,他很快在1807年开启了改革,希望把王朝振兴起来。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