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艾哈迈德贝伊改革;后果:《巴尔杜条约》。
文/白玉洁 编辑/亦可
前因
艾哈迈德贝伊改革:1861年,贝伊艾哈迈德对突尼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改革方法不适用突尼斯导致经济破产。法国成为其最大债务国,进行权力渗透。
1881年,突尼斯正式沦为了法属殖民地。法国能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是经过了二十年的努力,不断对突尼斯进行权力渗透才得以完成的。
19世纪是欧洲列强在全世界瓜分殖民地的高潮时期。与欧洲隔海相望的北非成为了列强们激烈争夺的地盘。这时候的突尼斯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经完全独立了。由于战略位置重要,意大利和法国在争夺突尼斯问题上打得你死我活。
法国早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突尼斯进行势力渗透了。法国前十年的渗透不紧不慢,打算从经济上输出债务,一点一点地蚕食突尼斯。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意大利人趁机向突尼斯派出舰队,打算强行占领突尼斯,最终被英国和法国阻止未能达成预谋。

普法战争中决定性的色当会战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左)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会谈。
这时候法国人一看,这块肥肉再不及时咬到嘴里,可能就飞了。于是,开始全面加紧完成对突尼斯的势力渗透。法国一直认为,只要从经济上控制了突尼斯,基本上这块儿肥肉迟早都能到手了。于是,借口帮助突尼斯进行改革,全力汲取经济利益。
19世纪下半叶,突尼斯经济衰落,海盗活动猖獗,加上连年干旱,民众眼看都活不下去了。突尼斯贝伊为了挽救经济,向外国人借钱搞改革。法国人抓住机会,使劲给突尼斯撒钱。结果突尼斯政府还不上,法国顺利成为突尼斯最大债务国。
随后,法国要求将突尼斯德铁路修建权交给法国,以此来垄断全国的交通要塞。在农业上,法国还利用金钱优势大举圈占土地。截止到入侵前夕,法国已经拥有突尼斯10万余公顷的土地了......
经过一系列权力渗透,法国基本上摆平了突尼斯政府,使其对法国形成了依赖。接着,法国又开始在国际上造势,为下一步正式入主突尼斯铺路。
由于北非领土上的势力比较复杂,法国想要顺利入侵突尼斯,在各种场合试探其他列强的态度。1878年,法国以在塞浦路斯的利益作为交换,获得了英国对它进驻突尼斯的支持。
接着,法国又获得了德国人的支持。德国首相俾斯麦直接对法国将军皮奇埃说:法国早该占领突尼斯了,让意大利人靠边站。这时候的德国忙于自己的“大陆政策”,没有心思搭理海外的殖民事务,德国希望英法等欧陆强国在海外多放些精力,好让自己在欧陆势力中多一些空间。于是,得到了英德支持的法国,决定碾压意大利入主突尼斯。就差找个适当的借口了。

时任突尼斯贝伊穆罕默德·萨迪克三世
这时候,一起情杀案给了法国人一个完美的机会。原来,突尼斯边境一个小部落的小伙儿爱上了法属阿尔及利亚边境部落的一个姑娘。但是姑娘家不同意,姑娘的表哥就在冲突中一不小心把小伙儿给打死了。这下事儿闹大了。两个部落因为这事儿开始大动干戈。
法国人一看这是个发动战争的机会。于是,在背后各种煽风点火,还给两个部落武器支持,把局部小打小闹搞成了两个国家间武力冲突的大事件。等双方战火烧得正旺的时候,法国人站出来说,自己殖民地阿尔及利亚被欺负了,要出头给阿尔及利亚讨回公道。
于是,1881年4月,法国对突尼斯宣战。法国人调了万余陆军,加上8000余名海军挺进突尼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突尼斯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是,一个破产的小国家的军队终究不是法军的对手,被法国人三下五除二地一顿收拾。
短短几天,法军就打到了突尼斯首府,把贝伊的王宫团团围住了。突尼斯贝伊穆罕默德·萨迪克三世吓得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商量是战是和。内阁成员有人建议继续抵抗,有人建议投降。穆罕默德·萨迪克三世认为继续抵抗也是鸡蛋碰石头,于是宣布向法军投降。
后果
《巴尔杜条约》:1881年5月,法国与突尼斯签订《巴尔杜条约》,开始了对突尼斯长达多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结论:法国入侵突尼斯是预谋已久的战略措施。突尼斯投降后,法国人对突尼斯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