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怀唐伊条约签订;后果:怀卡托战争。
作者:彭戴誉/编辑:李曳白
前因
怀唐伊条约签订:1840年,新西兰毛利人和英国王室签订《怀唐伊条约》。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移民大量涌入,逐渐开始同当地人产生矛盾。
1860年,新西兰毛利人和英国殖民政府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史称“塔拉纳基战争”。
这年二月份的一天,一群毛利族的老年妇女,见到英国殖民政府派人到村落中来测量土地,她们认为英国人无权管理毛利人的土地,聚集起来对英方的测量工作表示抗议。英国殖民政府立刻宣布戒严,并派出部队攻占了示威的毛利人村寨,双方的战争就此打响。
新西兰毛利人
毛利人也不甘示弱,他们在酋长威里穆·金吉的带领下,对英军展开反击。金吉带头宣布说,他们绝对不会出售家园的土地给英国人。金吉袭击了英国人建立的城市外围的移民区。他们充分发挥了熟悉丛林的优势,发动游击突袭,一旦遭到对方反击,就转移阵地作战。
虽然英国人的枪炮装备胜过毛利人很多,一时也拿毛利人没办法。英国人只能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来抵抗金吉的骚扰。参战的毛利人是威里穆·金吉的追随者,他们都属于阿迪阿瓦部落。这个部落的毛利人,因为此前英国创办的新西兰公司购买了大片毛利土地,很多人无家可归,所以他们反对英国买卖土地的情绪很激烈。
但不是所有毛利人都反对出售土地。关于土地买卖为,也有毛利人表示赞同。一个叫波塔陶的毛利人部落领袖就说,自己就不支持金吉和英军作战,他觉得毛利人出卖土地给英国,能换取自己想要的物资。英国总督布朗也承诺说,他会征得毛利所有者的同意再购买土地。
截至1921年英国在世界的殖民地势力范围
但一般情况下,布朗都会劝毛利人出售闲置土地。有一次,布朗召开大会,和毛利人酋长商讨买卖土地事宜,金吉部落中一个叫特腊的毛利人站起来说,他要卖掉自己的土地。但这片土地属于金吉管辖的范围,金吉当即表示不同意。为了表示坚决反对,金吉还带着其他的二百多名族人,当天就离开了大会,回到自己的部落中去。金吉和英国人的矛盾产生了。
在布朗看来,即便是酋长,也没有权力阻止毛利人出售自己的土地,特腊有权利出卖自己的土地。但按照新西兰的传统,毛利人的土地是部落共有的。如果得不到酋长和其他族人的同意,毛利人没有出售土地的权利。然而,随着新西兰移民的日益增多,英国人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布朗决定采取强硬态度,去金吉的村里里丈量土地。
布朗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英国女王将新西兰毛利人看作是“特殊臣民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毛利人该归英国人管理。但毛利人和英国人的地位极不平等。金吉坚决反击英军,就是因为毛利人受到的不公待遇,他们在殖民政府中缺乏政治上的发言权,以往的诉求大都不被英国人重视。
殖民时代的英国军队
英国人和毛利人都有各自的战斗理由,这让战争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五月份。在此期间,英国殖民政府增派军队,又占领了更多的毛利人村寨。但金吉率领下的毛利人,也在暂时撤退的时候,始终捕捉战机,对英军积极反击,英国部队受到了很大损失。
僵持了一年多后,金吉知道自己无法推翻英国人的殖民政府,而英国人也无法彻底消灭擅长游击战的毛利人,双方最终选择休战,塔拉纳基战争结束了。
后果
怀卡托战争:1863年,塔拉纳基战争没有解决英国和新西兰毛利人部落之间的矛盾,新西兰毛利人和英国殖民政府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
结论:塔拉纳基战争是英国殖民政府和新西兰毛利人间爆发的首次战争。它标志着英国人和毛利人之间利益冲突渐趋激化。战争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为后续的战争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