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第四次英荷战争;后果:巴达维亚共和国建立。
文/逍遥
前因
第四次英荷战争:1780年,第四次英荷战争爆发,战争期间反对执政威廉五世的人们联合组建了“爱国者党”,并向威廉五世的权威发起了挑战。
1785年,荷兰爱国者运动风起云涌,荷兰执政威廉五世在这场运动中被迫逃离海牙并失去了对海牙禁卫军的统帅权。直到两年之后,威廉五世才在普鲁士的帮助下重新掌权。
爱国者运动的兴起与威廉五世在执政上的无能有着直接的联系。

威廉五世
在第四次英荷战争期间,一本以讽喻时政为主题的匿名小册子在荷兰社会悄然流行,成为了唤起民众对执政当局的不满情绪的导火索。在那以后,荷兰人民迅速分化成支持威廉五世和反对威廉五世两类阵营,后者在爱国者党这块招牌之下迅速集结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当时荷兰反对威廉五世的最主要力量。
公允地讲,威廉五世算不上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在反对他的人中间,很多情况下他的坏名声并不来源于他实质上干了多少坏事,而是来源于他在处理很多重要事务时候的软弱无能和犹豫不决。毕竟,对于一个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的人来说,这样的特点就足以让他为这个国家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
在面对反对自己的爱国者党人的时候,威廉五世的这些特征又一次得到了印证。在战争期间,爱国党人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未向当局申请便自行组织民兵团体“自由军团”。在战争结束不久后,爱国党人的“自由军团”已经控制了荷兰的大部分省份,并还经常能够左右政局。
而面对这一切,威廉五世始终没有展现出任何强硬的姿态,以至于到了最后,面对爱国者党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他只能表达无奈的愤怒。他要求调查讽刺和中伤他的言论并索取赔偿,但最终这类事情总是不了了之。当1785年威廉五世收到他将失去统帅海牙禁卫军的权力的消息之时,他愤怒地质问谁敢统帅他的军队,但威廉五世收到的答复却是他可能还会再失去统帅联省军队的权力。
于是,心灰意冷的威廉五世以他固有的软弱的姿态,选择了携带家眷逃离海牙。他甚至一度想要前往德意志的领地,但最终在妻子威廉明娜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并在仍旧支持他的地区过着悠闲的生活。

威廉明娜
很快,威廉五世就等到他的机会。原来,在爱国者党人逼走了威廉之后,他们立马陷入了困境之中。爱国党人内部开始分化,他们与其他当权者的冲突也在加剧,而支持威廉的势力也在威廉被迫出走之后愈发讨厌他们。总之,形势给威廉五世重新掌权的契机。
不久之后,海牙的朋友便传来消息,告诉了威廉五世这样一个事实:爱国党人的专横跋扈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人心,民众正热烈地期盼威廉执政的归来。此刻的威廉五世又陷入了他常有的犹豫的状态,这让他那精明能干的妻子感到厌烦。于是,威廉明娜打算替丈夫采取行动,带着侍女踏上了前往海牙的路上。
不过,威廉明娜的这次行动并非单纯替他丈夫先回海牙那么简单。威廉明娜希望通过她的行动,达到借普鲁士的军队来扶持她丈夫重新掌权的结果。威廉明娜有着如此的自信,是因为她本身有着特殊的身份,即她是普鲁士王室的公主。她相信只要她在途中遭遇自由军团的不公正对待,她那作为普鲁士国王的兄弟便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因为带着这样的目的,所以威廉明娜并没有隐瞒她的行程,这使得爱国党人可以准确地在她的必经之途上挡住她的去路。果然,威廉明娜在路上遭遇了自由军团的阻挡和拘留,并最终被要求回到她出发的地方去。
此时威廉明娜的目的已经达成,消息传到普鲁士,愤怒的普鲁士国王不久之后便组织两万人的军队进犯荷兰。民兵性质的自由军团自然抵挡不住普鲁士的虎狼之师,在数天之内,威廉五世就在普军的保护之下重登大位。

此时普鲁士已经成为列强,荷兰人挡不住他们
复位后的威廉五世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大清洗,他只是解除了爱国党人们的职务,并统统换上了自己的亲信。但毫无疑问,尽管威廉没有采取极端的手段,此刻的爱国党人们的处境同样十分的艰难。于是不少爱国党人纷纷出逃,相当一部分的爱国党人前往了让他们倍感亲切的法国,因为那儿有着一批和他们有着类似理念的人。
在爱国者运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爱国党人失败得一败涂地。但他们并没有灰心,此时的他们正密切关注着法国的变化,并积极酝酿着他们未来的行动。
后果
巴达维亚共和国建立:1795年,爱国运动者在荷兰发动起义并协助法军攻占了荷兰,随后,荷兰总议会宣布废除执政,建立巴达维亚共和国。
结论:爱国者运动的兴起昭告着荷兰特色的政治制度正在遭受着严峻的挑战,威廉五世借助普鲁士军队复位的事情也使威廉五世的尊严和声望受到极大的削弱,这些都为荷兰未来的变革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