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沦为法国傀儡国;后果:比利时独立战争。
文/WMS
前因
沦为法国傀儡国:1795年,爱国者党在荷兰发动起义并协助法军攻占了荷兰,从此,荷兰政权被法国所把控,荷兰正式沦为法国的傀儡国,并最终在拿破仑的授意下并入法国。
1815年,出于制衡法国的目的,欧洲列强经过协商后将南尼德兰地区划归荷兰统治,成立了荷兰联合王国,奥伦治家族的威廉一世成为联合王国的第一任国王。

威廉一世登基
在荷兰受法国控制和直接统治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法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欧洲地区首屈一指的霸主。在此期间,失去了自主权的荷兰只能对法国亦步亦趋,为此荷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为了支撑法国对外战争的持续,法国在荷兰等新征服的领土上横征暴敛,搞得整个荷兰社会民怨沸腾。因此,在法国军队于莱比锡遭遇重创、拿破仑的事业大势已去的时候,荷兰人迫不及待地迎回了熟悉的奥伦治家族统治者,并着手清除荷兰境内的法国势力,以恢复荷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不过,此时的荷兰依然没法单独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大国政治的舞台上,小国的命运往往被要求服务于大国的利益。从前荷兰被法国占领是如此,后来反法同盟帮助荷兰脱离法国的统治也是如此。在反法同盟对法作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之后,欧洲的话事权转移到了反法同盟的手中。
在拿破仑被迫逊位后,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以商定如何进行欧洲土地的重新划分。经过漫长的协商,中间还经历了拿破仑势力短暂的回光返照,反法同盟终于就欧洲土地的划分问题达成共识。在这份共识里,荷兰被要求接收南尼德兰地区的土地,组建荷兰联合王国。

低地三国被迫统一
这个结果可以说给了荷兰一个意外之喜,荷兰人很乐意看到自己的国土得以扩大。当然,这份天降大礼并非出于强权国家们对于荷兰无缘故的爱,各国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希望荷兰能够承担起制衡法国的义务。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军强悍的战斗力给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遏制法国防止其再度崛起是反法同盟各国的共识。
在欧洲各国看来,合并了南尼德兰地区,荷兰便有望进入欧洲的中等国家的行列,那么,法国的北部便多了一个可以制衡法国的强国。而对欧洲各强权国家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选择。
不过,在这个合并的决定产生的同时,南尼德兰地区人民的愿望被选择性地无视了。
南尼德兰地区已经与荷兰分治了许多年,两个地方在独自发展的历史里形成了两套迥乎不同的文化和发展模式。比如说,荷兰信奉新教,而南尼德兰地区的人们更多地信奉天主教。又比如说,荷兰商业氛围浓厚,荷兰人都希望政府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以促进商业的繁荣,与之相反的是,南尼德兰地区以工业为主,当地民众则更希望设置一定的关税来保护当地的产业。因此,南尼德兰地区的民众对与荷兰进行合并一事并不热衷,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曾热切地盼望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回归。
但无论如何,南尼德兰最终还是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现实的安排。在法国的军队被赶出南尼德兰地区之后,威廉一世开始接替法国人对南尼德兰地区进行直接的统治。

威廉一世
雄心勃勃的威廉一世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在他的规划里,荷兰联合王国的目标就是要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大陆国家。为此,在弥合两地分歧、促进国家团结上,威廉一世做出了不少努力。他在海牙和布鲁塞尔都设置了政府办事处,并在总议会中为南北两地提供了对等的席位。
不过,不少人依旧会抱怨政府的偏心。南尼德兰地区的人觉得他们应该在总议会中占据更多的席位,因为他们有着比北方大得多的人口基数。也有人会抱怨他们承担了本不属于他们的债务,原来,在两地合并之后,南尼德兰被要求分摊了北方巨额的债务,而他们本来的负债与此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
另外,当荷兰语成为联合王国的第一语言时,南部讲法语的瓦隆人怀念起了法国的统治,同时,人们对新国王的专断独行也并不是很满意。这一切的麻烦,都成为了新国王上任伊始即要面临的考验。
后果
比利时独立战争:1830年,布鲁塞尔的一所剧院发生骚乱,随后演变成比利时独立战争,最终导致了荷兰联合王国的瓦解。
结论:联合王国的成立给荷兰带来巨大的契机的同时,也给荷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政治操作下的产物,联合王国的成立本身缺乏坚实的民意基础,这为联合王国未来的治理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