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两次占领开普殖民地
前因:威廉五世逃亡英国;后果:第三次殖民扩张狂潮。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威廉五世逃亡英国:1795年,法国入侵荷兰,亲英的威廉五世逃亡英国避难。

1795年和1806年,南非的开普两次被英军占领,从而开启了百年被殖民的历史。

1795年6月,在开普掌权的特派员斯吕斯肯斯收到报告,说一支可疑的舰队驶进了福尔斯湾(位于开普半岛南侧)。不久,他又收到一封来自英国海军上将埃尔芬斯通的信。埃尔芬斯通邀请斯吕斯肯斯上船,让他看威廉五世(时任荷兰联省共和国执政)写给他的公函。

福尔斯湾的位置

按理说,最高领导的指令斯吕斯肯斯没理由拒绝,但是前不久战争已经打响的消息让斯吕斯肯斯迟疑了。开普距离欧洲大陆遥远,到底是谁和谁打起来了消息不是很明确。所以他拒绝离开陆地,而是派人上船取回了这封公函。

威廉五世在公函指示,为避免殖民地落入法国人的手里,现移交给英国人。斯吕斯肯斯觉得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让英国人接管殖民地,他不是很理解执政的指示,但又不敢抗命,于是就假托须等候阿姆斯特丹的指示,暂不执行命令。为照顾英军的情绪,他承诺为“英国盟军”提供补给。

英国海军上将埃尔芬斯通表面上很客气地与斯吕斯肯斯保持着通信,但随后就将两艘美国来船截住,扣留了船上的报纸和信件,企图让开普殖民地无法获悉欧洲的时局。不过百密一疏的是,检查人员由于不懂荷兰文(也可能是因为疏忽),把一些信件和报纸漏掉了,开普当局还是获悉了重要情报。

原来,受法国大革命的感召,荷兰“爱国者”支持法军攻进了荷兰,威廉五世逃到英国避难。英国趁火打劫,对荷兰的殖民地图谋不轨,威廉五世在形势所逼下不得不把南非殖民地移交给英军。尽管开普当局的官员多数站在威廉五世而不是“爱国者”那边,但也不想让英国的阴谋轻易得逞。于是,斯吕斯肯斯召集手下士兵、平民以及一些土著人,打算与英军对抗。

威廉五世

然而殖民地的各方力量并不团结,原因是开普当局统治长期腐败,统治阶层生活奢侈,不顾平民利益,只顾自己享受。例如,范德赫拉夫担任总督时,一个人拥有100多匹马,10多辆马车,下层官员上行下效,开普殖民地的收入只够支出的五分之一。当局还故意压低从平民收购牲畜的价格,让平民捞不到实惠,其他损害平民利益的政策不胜枚举,所以当斯吕斯肯斯喊人准备对付英军时,只招募到为数不多的人。

而英国这边又派了3千海军陆战队增援埃尔芬斯通上将,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战斗打响后,荷兰官兵不战即溃,平民军则只起到了骚扰的作用,打到第二天,开普当局就投降了。

与英军交战的荷兰士兵

英军接管了开普,埃尔芬斯通上将对这块陌生的土地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管理,一度实行宽大待遇。但当布尔人吵着并已经开始建立独立的共和国时,他还是派兵剿灭了他们,并且要求他们向英王宣誓效忠。

英军接管开普后的第四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就解散了,这是英国在海上崛起的必然结果,从此英军彻底掌握了开普。

英国统治开普8年,直到英法签订《亚眠条约》两国停战后,欧洲又恢复了和平,英国才很不情愿地交出开普殖民地,开普重新回到荷兰人手上。

不过重新到手的开普殖民地还没捂热,两年后英法战事再起,此时荷兰已经被法国掌控,英国海军又一次逼近开普。时任开普总督的杨森斯根本来不及准备,与英军交战后,依然是正规军一触即溃,平民军做一般抵抗,连通法国的两船海员都被英军击败。第二年,开普投降,英国再次接管了开普殖民地。

后果

第三次殖民扩张狂潮:1811年,英军与科萨人爆发第四次“卡弗尔战争”,科萨人被赶出楚尔费尔德地区,第三次殖民扩张狂潮开始。

结论:英军两次占领开普后,荷兰对南非殖民地的统治至此结束,英国接管殖民地后,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