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影响
在欧洲各类风格流派、体裁形式风起云涌之下,中国音乐如何开拓自己的天地?

在欧洲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时代的发展,其艺术音乐渐渐摆脱宗教的羁绊,人文气息和世俗化程度的提高使它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此后由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胜利,大大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繁荣,迎来了专业音乐辉煌灿烂的时代。

在整个18、19世纪的200年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各类风格流派风起云涌、大师辈出;在交响音乐、歌剧、舞剧、合唱、室内乐艺术歌曲领域内佳作频频,群星璀璨,并将这些音乐形式推向了成熟和完美的至高境界。

由此还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音乐理论和技术体系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勃拉姆斯李斯特威尔第瓦格纳比才柴科夫斯基德彪西普契尼等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们,把欧洲艺术音乐筑成一座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巴赫(左)、贝多芬(中)、莫扎特(友)

西欧诸国艺术音乐的辉煌成就,对东欧、北欧各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到了19世纪中叶,在俄罗斯,由格林卡奠基、“强力集团”作曲家创立的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北欧,由格里格西贝柳斯创立的挪威、芬兰民族乐派;在捷克,由斯美塔那、雅那切克创立的捷克民族乐派,无一不在吸取西欧艺术音乐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融入本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从而铸就了各自艺术音乐的辉煌。

在清末民初,欧洲诸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的高度成就、东北欧各国民族乐派的成功经验以及我们近邻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其音乐界学习西方音乐创造本国艺术音乐的发展道路,均给中国音乐家以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

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的萧友梅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和文艺界大师李叔同

20世纪初叶音乐先贤们之所谓“远法欧西,近采日本”以改造我国传统旧乐、创造新乐,进而创立“中国式国民乐派”的战略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

阅读数 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