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博娜·斯福尔扎成为皇后;后果:吃鸡叛乱。
文/唐凯琳
前因
1515年10月,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的原配去世。教皇安排与自己交好的意大利斯福尔扎家族的博娜·斯福尔扎与之结婚,博娜·斯福尔扎成为波兰皇后。
1518年4月18日,博娜·斯福尔扎与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正式结婚。在王后的博娜·斯福尔扎的推动下,她和齐格蒙特一世一起展开了一场意在巩固中央集政治改革,史称“博娜·斯福尔扎改革”。
这场改革还要从1515年讲起,那时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的原配妻子,因生产后患病无法治疗年仅20便早早离世,这时候的国王还没有一个儿子,其年纪四十好几,因此,宫廷里都为王位的继承而担忧,于是纷纷建议国王续弦,于是不久之后,齐格蒙特一世就迎娶了20岁出头的博娜。
齐格蒙特一世的族谱
可以说,这场政治婚姻最初的目的就是要为波兰国王续弦。然而出乎大多数人意外的是,博娜·斯福尔扎王后是位女政治家,给波兰带来了更大的影响。
她出生于一个意大利豪门斯福尔扎家族。不同于一般的贵族小姐,她不仅受过高等教育,而且从小见惯了各种政治斗争,体验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见识过战争残酷,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有别家深闺小姐所没有的胆识和魄力。
博娜嫁过来后,就时常听到国王抱怨国库空虚,财政匮乏,导致都无法维持一支常备军。她也着急为其丈夫分担一下。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博娜皇后对政治权术很是擅长,很快利用各种手段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势力。
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的权力是各国国王不容忽视的。博娜寻求了她一直以来相交甚好的教皇里奥十世的帮助,教皇很慷慨的将其五座波兰境内的教堂和十几种政治特权都封给博娜,让其进行管理和经营,这样博娜王后每年能从教堂获得大笔收入,她将这部分钱财又进行其他投资,比如购买庄园,扩大王室地产,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王室收入。

里奥十世,原名若望·迪·洛伦佐·德·美第奇,洛伦佐·德·美第奇的第二个儿子,早年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统治者
当然,教皇不会做赔本买卖。这场政治婚姻,包括后来教皇对于博娜的帮助,都意在控制波兰政局,加强天主教在欧洲的影响力。
除了利用“外援”外,博娜还进行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重新丈量土地和统一税收。这些都给王室增加了一大笔的收入,有钱了,国王可以供养军队,抵御外来侵扰,更好的巩固王位。国王对这个妻子非常满意。
但是王后的作为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最担忧和不满的自然是贵族们。
比如丈量土地这一条,之前很多贵族对自己拥有的地产都采取慌报瞒报,实际上拥有的比报上去要征税的部分少很多,也就是偷税漏税这种行为在改革后暂时是不行了。而随着王室的财政增加,意味着国王的军队以及背后代表的权力的增加,自然会对贵族的权力造成威胁。
所以,贵族们常常指责博娜王后,说她贪得无厌,利用美色诱惑国王,是一滩祸水,照这样下去,国家都要被他搞垮。

杨玉环,唐玄宗宠妃。相传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是中国“红颜祸水”的典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时的王权虽然有所提升,但终究此时无法与贵族抗衡。而其改革终还是在贵族们的阻碍下逐渐搁浅,王后被迫停止购买土地,将王室土地收归国有,实行财政改革,减少贵族的负担,维持了国王对于波兰各个贵族的名义上的共主身份。
改革意在加强王权的目的虽然失败了,但有些政策还是影响深远的。比如博娜王后很喜欢搞文化建设,用王室的钱资助年轻人去意大利留学。加强交流的结果,不仅从意大利带来了许多波兰没有的农作物,西红柿、花椰菜、朝鲜蓟,青豆,西兰花,卷心菜、胡萝卜、菠菜等,意大利的面食和香料也在波兰盛行一时,波兰传统蜜酒的地位逐渐被葡萄酒取代,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带回波兰,可以说博娜王后推动波兰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
后果
改革引发波兰贵族的极度不满,终于引发了贵族的“吃鸡叛乱”。
结论:博娜·斯福尔扎的政治改革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她把文艺复兴的文化引入波兰,大力赞助艺术并引进意大利的建筑师、艺术家与名厨,促成16世纪的波兰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