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非国大分裂;后果: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非国大分裂:1959年,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内部的黑人民族主义者脱党,自行建立阿扎尼亚泛非主义者大会(简称“泛非大会”),由罗伯特·索布克韦出任主席。
公元1961年,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决定成立独立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由纳尔逊·曼德拉出任总司令。
一年之前,南非发生了反种族隔离政策的大规模游行,与警察发生了冲突,造成几十人丧生,史称“沙佩维尔惨案”。事后,非国大与泛非主义者大会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南非当局为了平息事态,宣布非国大与泛非主义者大会为非法组织,展开了大搜捕。

描绘沙佩维尔惨案受害者的油画
在此情况下,曼德拉等非国大领导人被迫转入地下活动。非国大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合法斗争,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新形势的问题,摆在了非国大领导人的面前。
曼德拉首先提出进行暴力斗争不可避免,非国大必须要有自己的军事组织。曼德拉对其他成员说:“赤手空拳如何抵挡野兽袭击?”这番话得到了非国大年轻一代领导人总书记沃尔特·西苏鲁、副主席奥利弗·坦博等人的支持。
然而,非国大的元老们大多是学者、牧师出身,向来反对暴力。就拿主席阿尔伯特·卢图利来说。卢图利一直不愿意采取激烈的斗争手段,甚至连曼德拉关于集中领导权的建议都不肯采纳,使非国大的各省分部始终各自为战。卢图利的态度后来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难以应对非国大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后的局面。
陷入严重分歧的非国大在纳塔尔召开会议,还邀请了南非共产党等盟友出席。曼德拉利用这个机会,私下约见卢图利的密友共产党员摩西斯·考坦纳,说服了对方支持武装斗争,这对取得卢图利支持有很大帮助。
几番游说之后,卢图利同意了曼德拉建议,允许其建立军事组织,但是要求军事组织必须独立运作,以免连累非国大。会议决定将军事组织命名为“民族之矛”,交给曼德拉领导。

阿尔伯特·卢图利
曼德拉立刻投入组建武装的行动中,广泛阅读了中国、古巴等国家有关武装斗争的书籍。曼德拉发现,这些国家的经验在南非并不适用,因为南非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政府军可以快速集结,不利于建立根据地。几经考虑,曼德拉决定让“民族之矛”进行破坏活动。
按照曼德拉的想法,“民族之矛”在约翰内斯堡、伊丽莎白港、德班等大城市制造了爆炸,目标是破坏基础设施。比如德班爆炸就造成了全城大停电。曼德拉希望通过破坏行动,搞乱南非的经济,迫使白人政府让步。
曼德拉随后离开南非,到非洲其他国家考察独立运动情况并争取国际援助,然后在埃塞俄比亚进行了军事训练。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南非局势又有了变化。
首先是非国大内部的激进派对外公布了“民族之矛”和非国大的关系。这一举动完全打乱了“民族之矛”独立行动的部署,让非国大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其次是南非政府颁布了《破坏运动法案》。南非政府发现“民族之矛”与非国大的关系后,很快就通过了该法案,规定从事破坏活动最高可以判处死刑。曼德拉也成了政府的眼中钉,几乎每天都有警察到他家中搜查,逼问他的妻子去向。
因此,曼德拉回到南非之后,很快就遭到了逮捕。此时距离“民族之矛”开始活动只有八个月,曼德拉领导武装斗争的计划胎死腹中。

罗本岛监狱,曼德拉曾经被长期关押在这里。
曼德拉和其他几个“民族之矛”领导人都被指控犯有破坏罪。所幸的是,联合国通过了制裁南非的决议,国际舆论也普遍同情曼德拉。迫于压力,南非政府不敢判处曼德拉等人死刑,而是判处终身监禁。曼德拉随后被押送到罗本岛监狱服刑,开始了长达28年的牢狱生活。
后果
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1990年,曼德拉获释出狱,非国大开始与南非政府谈判,最终废除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结论:建立名为“民族之矛”的武装组织是非国大转变斗争方式的关键举措,非国大从此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这一转变也使得非国大的重要领导人曼德拉入狱,成为南非争取民主自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