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文永之役;后果:北条时宗去世
作者:陶意淏 / 编辑:王莫失
前因:文永之役
1274年,文永之役中,元朝入侵日本失败,忽必烈计划再次攻打日本。
公元1280年8月26日,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郊外的草原上大宴群臣,正式拟定了对日本的作战计划。6年前文永之役的折戟,令这位蹂躏了大半个世界的征服者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元帝国已经灭亡了劲敌南宋,不仅收编了数十万降兵,还俘获了大批水手和战船,再加上藩属国高丽的协助,这次远征可谓是志在必得。
为了确保作战万无一失,元军计划兵分两路,东路军由文永之役的主帅忻都指挥,率领蒙汉联军和高丽军共四万人,配置部署与六年前的东征几乎完全相同;江南军则以南宋降将范文虎为主将,率领南宋降兵共十万人从庆元港(今浙江宁波)出发,还随军携带了大量农具,谷种和工匠,做好了在九州登录后稳扎稳打,长期殖民占领日本的准备。
面对来势汹汹的元军,镰仓幕府的实际掌权者北条时宗可不打算束手就擒。自文永之役结束后,这位年轻有为的政治家为防备“元寇”的再度入侵做足了准备,不但下令在元军最有可能登陆的博多湾一带修筑了一道绵延20多公里,高达两米的“海上长城”;还秉承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对九州地区的守护大名们进行了一番大清洗,全部撤换成了北条家的亲信。

弘安之役地图
京都的大小佛寺中,祈求“异国降伏”的法事接连不断,一部分狂热的好战分子甚至向幕府提出了派遣远征军反攻蒙古,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建议。日本全国上下都在枕戈待旦,等待着“大黑天”的降临。
1281年5月3日,忻都率领东路军从高丽出发,倚仗巨大的兵力优势迅速攻陷了防守薄弱的对马岛,壹岐岛,并对两座岛屿上的居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按照出征前制定的作战计划,东路军应该在壹岐岛上按兵不动,等待与江南军会合后再对日本本土发起总攻。
可忻都却被初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他看来,这群“倭人”还与七年前一样不堪一击,征服日本的功劳,可万万不能落到江南军的那帮蛮子手中。六月六日,东路军打破了原定计划,不等江南军到来就对博多湾防线上的志贺岛发起登陆作战,兵锋直指日本本土。
与此同时,数万日军主力正在防线后方严阵以待。面对元军声势浩大的进攻,日军吸取了文永之役的教训,避其锋芒,以逸待劳,依托防御工事进行防守反击战,并不断派遣敢死队对元军大营进行夜袭骚扰。激烈的拉锯战持续了七日,东路军连连损兵折将,却始终无法在志贺岛上更进一步,再加上天气炎热,军营中还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光是病死者就达到了三千人之多。万般无奈之下,忻都只得下令放弃进攻,原路撤退到壹岐岛上,苦苦等候着江南军的支援。
六月十八日,由十万大军,三千五百多艘战船组成的江南军舰队正在庆元港中整装待发。按照常理,这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舰队自然应当由一流水准的将领统率,可江南军的主帅范文虎却是一个凭借裙带关系上位,在宋元战争中屡战屡败,最终不战而降的草包。
忽必烈一生雄才大略,本不应当对这种纨绔子弟委以重任,按照最初的计划,与江南军一同出海的应当还有两路远征军的总统帅,在灭宋过程中屡建奇功的蒙古名将阿剌罕。可这位老将军却不幸染上重病,于出征前夕死在了庆元港大营中。
万般无奈之下,范文虎只得被赶鸭子上架,率领江南军仓促出发,于六月29日在壹岐岛前线与东路军顺利会师。

弘安之役图画
会师后的元军士气大振,在鹰岛附近全军集结,准备对日本本土发起总攻。可历史却给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八月一日的午夜,一场百年难遇的超级台风席卷了元军舰队。台风肆虐过后,数千艘战船葬身与船上的士兵一同海底,这片狭长的海岸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
远征军中不乏经验丰富的水军宿将,他们在灾难过后迅速集结剩余的船只,保住了元军的部分兵力,准备继续执行登陆计划。可范文虎范大帅却慌了神,急中生智的他想起了兵家先贤“三十六策,走为上计”的教诲,当即发挥了精通逃跑技巧的传统艺能,叫上忻都,带领剩余的舰队迅速逃回了国内。
大军撤退后,近万名东征军残兵被范大帅遗弃在了鹰岛上,失去了船只的他们无法回国,只能在绝望中做困兽之斗。昔日跋扈的征服者成了了待宰的羔羊,被接踵而至的日军当作用来刷战绩的猎物一般肆意屠戮。最为讽刺的是,日军还贯彻了元帝国一直奉行的“四等人”政策,投降的东征军中,蒙古人,高丽人和色目人一律被斩首;而南宋人则被日军当作同样受到蒙古蹂躏的“难兄难弟”,得到了相对优待。
这次元日战争发生在日本弘安四年,故被日本史书称作“弘安之役”。忽必烈得知了元军战败的消息后怒不可遏,随即开始准备第三次远征,可国内接连爆发的农民起义却令计划未能成行。十三年后,忽必烈以80岁的高龄猝然长逝,就在他驾崩前的五个月,病重卧床的他竟然派遣了两民官员出使高丽准备再次进攻日本。螣蛇乘雾,终为土灰,直到灭亡,元帝国也没能成功将日本征服。
连续击退了两次“蒙古袭来”,北条时宗声威大振,权势一度达到了顶峰。镰仓幕府也趁机掌控了日本全国的军政大权,将天皇和朝中公卿彻底架空。但随着北条时宗在三年后的英年早逝,其后继者无力对参与抗元的武士进行封赏,国内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镰仓幕府统治的崩溃。
后果:北条时宗去世
弘安之役后,北条时宗声威大振,镰仓幕府权势达到顶峰,但三年后,北条时宗去世,镰仓幕府盛极而衰。
结论:弘安之役是一场由镰仓幕府领导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阻止住了元帝国向东扩张的步伐,对东亚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北条氏通过这场战争实现了对日本军政事务的全面控制,进一步削弱了天皇的权威。但战争也加剧了日本国内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战后不久北条氏和镰仓幕府即开始走向衰落,为天皇策划的倒幕夺权运动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