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搞经济:沃格尔政策出台
前因:毛利族战争;后果:新西兰经济大萧条。

作者:翟书宁/编辑:李曳白

前因

毛利族战争:1860年,英国殖民政府与新西兰毛利人之间频发爆发战争,对新西兰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也导致国家负债累累,沃格尔出台新的经济政策,缓解经济危机。

1870年,新西兰政府财政部长朱利叶斯·沃格尔提出通过借款刺激国家经济发展,解决经济低迷问题的方案,新西兰开始大规模举借外债,用于投资公共设施和发展经济。

沃格尔提出这个经济政策,是为了解决此时新西兰面临的经济困境。不久之前,新西兰政府在新西兰北岛与毛利人发生战争,为了筹集经费购买武器,政府大规模举借外债,但直到战争结束后才发现,战争中欠下的债务太多,已经没钱在战后搞经济建设。

北岛情况不好,南岛的情况也差不多。随着南岛金矿资源趋于耗尽,地方政府也发现穷日子不好过,他们此前凭借开掘金矿,过惯了挥霍生活,现在金子没了,生存都成了问题。

新西兰国鸟几维鸟

面对政府的财政困境,总理福克斯决定去找沃格尔帮忙。沃格尔原是新西兰淘金冒险家,本人富于开拓的勇气和决心,后来成为议会议员,对经济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新西兰目前的财政状况虽然不好,政府也背着巨额债务,但绝对不能通过削减开支来解决问题。

沃格尔的意见在内阁中一提出,立刻有人表示反对。反对派认为,国家欠了这么多的债,如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债务何时才能还上?沃格尔说还债的方法不难,继续借钱就行了。

沃格尔的意见激起一片哗然。反对者认为,政府债务已经不少,继续借债还不上,政府不就破产了么?沃格尔反驳说,政府不借债务,只能削减开支,那样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导致消费不足,会加剧经济的不景气。但如果通过贷款发展经济,凭借本土丰富的森林和土地资源优势,足以解决失业问题,吸引到更多移民,国家经济发展了,不愁没钱还债。

沃格尔的政策受到总理福克斯支持,他迅速将想法付诸实践。沃格尔计划在十年内向宗主国英国借一千万英镑,用于投资基础建设、接纳移民和发展工业。为了将财权集中于中央,沃格尔特意强调,借债只能由国家出面,地方各省不能直接向英国借钱。

新西兰基督城风光

沃格尔不是多虑,由于此前新西兰地方各省都有贷款权力,各省之间恶性竞争,竞相进行高额贷款,导致贷款国故意提高利息,无端的增加了新西兰的债务数额。为了避免乱象重演,沃格尔向和总理福克斯提议,索性釜底抽薪,在新西兰废除省制。他的政策也很快取得效果,单就铁路来说,总里程在十年之间翻了二十多倍,达到1200多英里,新西兰经济复苏了。

但废除省制招致了大规模反对。带头批评沃格尔的,是政界元老乔治·格雷。格雷是曾经的英国殖民政府总督,又是省制创立者,沃格尔废除省制的做法让他极为不满。格雷认为省制是联系中央和县乡之间的重要组织,取消省制会破坏政府的完善治理体系,在经济问题上,格雷也批评沃格尔说,既然已经举借外债,不如多借一些,让中央和地方都有钱花。

在地方声势浩大的反对声中,格雷成为下一届的政府负责人。格雷恢复了省制,并赋予各省借债权,更大规模的举借外债。各省为了满足自己的发展,纷纷举借外债,为了从中央分摊到更多的贷款费用,他们还为本省制定了庞大的建设规划方案,一项工程刚施工,另一个就紧接着开始,工程太多导致各省的贷款经费严重浪费,很多工程因此停滞下来。

新西兰毛利人

随着新西兰政府面临新的财政困境,人们才意识到沃格尔政策的正确。不久之后,格雷下台,沃格尔重新出任财政部长,但由于此前经费浪费过多,沃格尔只能举借更多的外债,他的经济政策实施的十多年里,借款数额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二千多万英镑,比原计划多了一倍。

不过,新西兰的经济建设,在沃格尔的指导之下,仍旧取得了很多成绩,庞大的公共工程建设为国内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新的移民区也越来越多,新西兰呈现出繁荣景象。但遗憾的是,新西兰经济发展虽快,却始终没能填补不上政府借债的巨大额度。

不久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大萧条,新西兰经济遭受重创,一场全新的变革呼之欲出了。

后果

新西兰经济大萧条:1880年,由于新西兰各省滥用沃格尔政策,争相抢夺贷款,导致新西兰国家债台高筑,经济的虚假繁荣被戳破,再度陷入经济萧条期。

结论:沃格尔政策扭转了新西兰经济困境,政策实施过程中大量基础设施兴建,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政策因地方保护主义而破产,没能彻底解决新西兰对外债务问题。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