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赛因被拥戴为哈里发:突尼斯进入法蒂玛王朝时代
前因:艾格莱卜王朝末代埃米尔(即掌权者)继位;后果:法蒂玛王朝建立后,突尼斯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作者:姚斌烨/编辑:亦可

前因

艾格莱卜王朝末代埃米尔(即掌权者)继位:903年,艾格莱卜王朝末代埃米尔齐亚德·阿拉二世继位,开启了残暴统治。

公元909年,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首领赛义德·伊本·侯赛因在柏柏尔人的拥戴下,在突尼斯自称哈里发(即君主)。由于他对外宣称,自己是伊斯兰教创世人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后裔,因而他所建的王朝被称为法蒂玛王朝。由此,突尼斯开始进入了法蒂玛王朝时代。

法蒂玛王朝的形成,与当时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走向分裂有关。

早在9世纪期间,由于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不断对商人和手工业者增加赋税,导致各地起义风起,阿拉伯帝国疲于应付。很多总督借此,开始割据一方。

突尼斯地图

阿拔斯王朝北非总督易卜拉欣·伊本·艾格莱卜就是如此。他虽然受封于突尼斯,名义上仍遵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但实际上却自称“埃米尔”(阿拉伯语,掌权者的意思),独立行使各项权力,成为了独立王朝,史称艾格莱卜王朝。

艾格莱卜王朝末代埃米尔齐亚德·阿拉二世,喜欢奢靡生活,不断给百姓增加赋税,用来修建豪华宫殿,最终让境内德柏柏尔人苦不堪言,激起了柏柏尔人的反抗。此时,柏柏尔人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的伊斯玛仪派,因此他们在发动对艾格莱卜王朝的起义的时候借助了宗教力量。

伊斯玛仪派是什叶派下的重要派别,形成于8世纪中叶。这个派别相信,在每个时期都会有马赫迪(即救世主)降临人间,主张正义,惩治邪恶,弥合伊斯兰教教派之间的分歧,开创伊斯兰教发展的新纪元。只不过这个救世主经常隐遁起来,需要人们寻找到他。

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能够皈依伊斯玛仪派, 是伊斯玛仪派传教士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的功劳。

893年,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从也门前往北非地区传教。此时的柏柏尔人正受到艾格莱卜王朝的残暴统治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阿卜杜拉发现了机会,于是在柏柏尔人中宣扬 “马赫迪”救世主即将复活,将柏柏尔人从困苦的生活中解救出来。

于是,柏柏尔人开始对残酷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天天企盼救世主降临。为了巩固柏柏尔人对伊斯玛仪派的信仰,阿卜杜拉打算邀请伊斯玛仪派伊玛目(即领袖)赛义德·伊本·侯赛因前来,并对柏柏尔人宣称,他就是马赫迪。

然而,当时伊本正在叙利亚偷偷传教,艾格莱卜王朝一直将伊斯玛仪派视为异端。因此,伊本只能乔装打扮成为商人,跟随商队前往北非。在路上,艾格莱卜王朝官员怀疑他的身份,将其捕获,投入监狱。

于是,阿卜杜拉开始在柏柏尔任中宣扬马赫迪被捕。马赫迪被捕成为了柏柏尔人起义的导火索。

在阿卜杜拉的领导下,柏柏尔人发起了对艾格莱卜王朝的大起义,并于909年攻占了首都凯鲁万,解救出了赛义德·伊本·侯赛因,艾格莱卜王朝由此灭亡。

​法蒂玛王朝的军队

赛义德·伊本·侯赛因在柏柏尔人的拥戴下,即位哈里发,建都凯鲁万,后迁至马赫迪娅城。

赛义德即位后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是一位体力充沛、具有宏图大志的统治者。他对内镇压了艾布·阿卜杜拉的反叛,推动伊斯兰什叶派的发展。对外与阿拔斯王朝相抗衡并进行扩张活动,很快就拥有了从摩洛哥至埃及边境的广阔版图。作为法蒂玛核心区域的突尼斯,进一步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同时加强了与北非其它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突尼斯的发展。

后果

法蒂玛王朝建立后,突尼斯获得了进一步发展:909年,法蒂玛王朝建立,建都凯鲁万,传播伊斯兰什叶派,突尼斯的政治、经济、宗教都得到了发展。

结论:909年,随着法蒂玛王朝的建立,突尼斯进入了法蒂玛时代,突尼斯地区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突尼斯地区的很多人开始信仰伊斯兰教。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