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北恩戈尼人部落战争;后果:恰卡遇刺。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北恩戈尼人部落战争:19世纪初,生活在纳塔尔地区的北恩戈尼人(南班图人的一支)各部落之间发生了兼并战争,最后形成了几个大的酋长国。
1818年,现在南非土地上的姆塞思瓦酋长国首领,丁吉斯瓦约去世,出身于祖鲁部落的姆塞思瓦军队指挥官恰卡夺权继位。在恰卡的统治以及积极扩张下,姆塞思瓦酋长国迅速崛起,成为统一而强大的祖鲁王国。

祖鲁王国崛起后的南非势力分布
恰卡之所以能够带领祖鲁人迅速崛起,在于他善于在乱局中把握机会。
当时英国殖民者正与科萨人斗得不可开交,南非东部纳塔尔地区的南班图人各部,相互之间也斗得凶狠。
原因是葡萄牙人正从这里高价收购牲畜,以供应印度洋过往船队。在利益得驱使下,南班图人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放牧牲畜的草原而大打出手,各部落因战争而发生了兼并。
战争打到1815年时,纳塔尔地区兼并出了四大酋长国,它们分别是恩瓜内酋长国、恩德万德韦酋长国、姆塞思瓦酋长国和夸比酋长国。各酋长国之下还有小的酋长国作为属国,祖鲁人原本就是这样的小酋长国,臣属于夸比酋长国。
四大酋长国的混战给祖鲁人创造了机会。首先,姆塞思瓦酋长国在首领丁吉斯瓦约的领导下逐渐强大,将夸比酋长国吞并,成为纳塔尔南部最强大的国家,祖鲁人也就成了姆塞思瓦酋长国的属国。
然后是恩德万德韦酋长国在首领兹威德的领导下向南扩张。与姆塞思瓦人相遇后,两大强国斗了起来。双方都调来了主力,起初丁吉斯瓦约占优势。不过在一次会战前夕,丁吉斯瓦约上山侦察战场地形时不幸中了兹威德设下的埋伏,被擒后处死。
姆塞思瓦军一时间群龙无首,这就为军中的一个普通的祖鲁指挥官恰卡创造了机会。
恰卡的父亲原本是祖鲁部落的酋长,虽然当时的祖鲁部落只是一个2千人的小部落。因为父母关系不睦,恰卡的母亲带他离开了祖鲁部落,投奔了姆塞思瓦酋长国。
恰卡长大后应征入伍,他身材魁梧(超过1米9),英勇善战,在军中表现优异,屡立战功,备受丁吉斯瓦约赏识,获得过“勇士”称号,还被任命为指挥官。

恰卡
恰卡父亲去世后,恰卡的同父异母兄弟上位,恰卡从丁吉斯瓦约手上借了一批人杀回祖鲁部落,夺回了酋长宝座,其胆识令周围的人折服。接手祖鲁部落后,他招募祖鲁青年编成军队,通过改革制度和武器装备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了一支王牌军。
他率领这支王牌军扩大地盘,王牌军的数量也增加到2千人。丁吉斯瓦约被杀前,他的这支军队已经成为姆塞思瓦禁卫军。
首领的器重让恰卡在人群中有了一定威望,加上他手握重兵,所以他杀死刚上位的酋长后,暂时维持住了局面。

祖鲁战士
恰卡做上首领后,兹威德想趁他立足未稳发动攻击。兹威德率领1万大军来袭,恰卡率5千精兵成功击败了兹威德,尽管姆塞思瓦也伤亡严重,但以少胜多的战绩让恰卡声望大增,他对姆塞思瓦酋长国的统治也更加稳固了。
随后他便出兵继续扩张,使姆塞思瓦酋长国(从此可称祖鲁王国)管辖的部落增至30个。
半年多过去后,不甘失败的兹威德召集了国内的所有人马,约1.8万人再次来袭。恰卡避其锋芒,率军撤去,沿途烧毁粮草,可谓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后再以小规模军队骚扰敌军。兹威德的大军孤军深入,因为人数太多,所以粮草不足,发生饥荒后开始仓皇退兵。
兹威德的大军抢渡姆拉图彻河,恰卡找准时机,击其半渡,兹威德惨败,恰卡乘胜追击,一举歼灭了恩德万德韦酋长国在北方的残余势力。
从此,祖鲁王国成为纳塔尔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后的几年,恰卡继续兼并其他酋长国,100多个部落被兼并后,祖鲁王国的居民达到数十万人,一个强大的王国以及一个融合了其他部落的新民族——祖鲁人就这样形成了。
后果
恰卡遇刺:1828年,恰卡的同父异母兄弟发动政变,刺死了恰卡。
结论:祖鲁王国在恰卡的领导下达到了极盛,然而随着恰卡被兄弟刺杀,他开创的盛世也难以为继。与布尔人和英国人爆发多次战争后,祖鲁人难逃被征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