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属刚果”诞生:接管王产
前因:国王引进外资;后果:英德企图瓜分刚果。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国王引进外资:1906年,刚果自由邦建立者利奥波德二世为了平息国际舆论对自己在自由邦残暴统治的谴责,不惜引入外资来堵住投资国的嘴,这就引起本国比利时议会那些资本家们的不满,决意接管自由邦。

1908年8月20日,刚果从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领地,变成了比利时的殖民地。当时,比利时议会在经过激烈争辩后,以83票对54票和9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由比利时“无条件接管刚果”的法案。

不过,这个法案也导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政治生命的完结。

晚年的利奥波德二世

既然成为殖民地,比利时政府就需要接管国王在刚果的个人王产。接管王产法案通过后的第二天,刚果的督察官吉兰就在当时刚果首都博马市,升起了比利时国旗,正式宣布刚果自由邦由比利时政府接管,改称比属刚果(今扎伊尔共和国)。刚果长达五十一年的比利时殖民地时期开始了。

那么,“无条件接管刚果”的法案是如何被比利时议会通过的呢,它又会为今后的比属刚果带来怎样的改变?

当时比利时的司法大臣也就是后来比属刚果的第一任大臣(类似共和国制的总统职位)朱尔·朗坎,承担了此次法案辩护的艰巨任务。

司法大臣朗坎要想赢得此次辩护,可以说异常困难。虽然当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国际上已经臭名昭著,是帝国主义罪恶的代表;但在国内尤其是国王扶持的一些资本家眼中,仍然是为比利时带来海外殖民帝国的民族英雄。

至今仍在刚果见到的利奥波德二世半身像

特别是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通过在刚果自由邦建立25个投资企业,将部分比利时私人资本纳入了国王的私产系统,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像利益伙伴那样紧密。

比利时议会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负责法案辩护的朗坎抓住了这些国王支持者最关切的利益问题,那就是要说明其实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利用了这帮资本家,甚至侵吞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资产。

为了调动议会上属于比利时人的历史记忆点,朗坎先从国王最初的建设开始说起。他回溯道,“曾经十四个国家的全权代表,曾一致对刚果自由邦进入文明国家表示由衷的期望和欢迎,可如今却成为了人人痛斥的陈迹”。朗坎这里提到的是让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合法”拥有刚果自由邦的柏林会议。

接下来,朗坎就开始揭露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统治的刚果给比利时人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他说道,国王曾签下的将刚果无条件遗赠给比利时的遗嘱还没有干,可他却已经从比利时拿走了两千五百万贷款和为了修建王宫搜刮的四千万特别基金,这都成为了比利时人的负债。

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的重大工程

当然,议会上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由比利时政府接管国王的私产,会引起国际争议。但作为司法大臣,思维缜密的朗坎举出的这些案例确实是铁证如山,不容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有辩驳的余地。

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眼见对刚果自由邦的统治无望了,最后再次露出了他大资本家的贪婪本性。就在他卸任之前,赶紧把大量土地租让给了美、英、法、比资本家的公司,因为他本人就在这四家公司中占有最大股份。

同时,这些外资的大量涌入,也为以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刚果准备了条件。

就这样,一个外国的议会凭借尚且有争议的权利,在不可抵抗的国际舆论压力下,宣告并全权处理了自由邦生命的结束。而期间司法大臣朗坎的关键性亮相,也为比属刚果的未来带来了又一重要角色。

朗坎成功就任了比属刚果的第一任殖民地大臣。当他代表比利时殖民地委员会组建刚果的行政管理机构时,眼前遇到了棘手问题。因为当时整个比利时都笼罩着一种对那时的殖民行政当局非常不满的气氛。

他认为以法律的形式组建刚果稳固的上层机构,代替宗主国比利时行驶立法权,会比较适应当时刚果的实际形势。

刚果自由邦地图

于是,第一任刚果大臣朗坎担任了十年,继任者弗朗克担任了六年。而在刚果当地担任总督的任期就更长了。自1892年起担任刚果自由邦总督的瓦伊斯男爵一直任职到1912年。

这种最高行政机构的稳固性和连贯性对于殖民地政策的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后来朗坎力主推行1910年刚果改革方案的稳步推进,也才有了一战中抵御德国入侵的刚果军队的胜利。

后果

英德企图瓜分刚果:在刚果刚刚并入比利时的第二年,英国政府趁着比属刚果还不稳定,趁机入侵了英-比在刚果地区有争议的领地,更是联合德国,强迫比利时出让刚果领土,直到一战后才得以再次归于比利时。

结论:比属刚果的诞生便是刚果自由邦的消失,这种更迭不是通过战争或者起义的方式,也不是瓜分或其他暴力冲突的结果,它是以人道主义为理由的和平演变。

阅读数 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