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新西兰文化民族主义运动;后果:新西兰黄金时代。
作者:清秋/编辑:李曳白
前因
新西兰文化民族主义运动:1945年,新西兰政府主导文化民族主义运动,宣传独立思想,为新西兰独立铺垫道路。
1947年,新西兰总理弗雷泽宣布新西兰脱离了英联邦统治,正式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弗雷泽宣布脱离英国,来自于他的一次失望。几年前的二战初期,纳粹德国横扫欧洲大陆,主要对手只剩下英国。由于新西兰原属英国殖民领地,所以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英国方面。
弗雷泽在战争中组建了两个师的兵力,派往欧洲战场参战,这些兵力是新西兰军事力量的全部“家底”,把他们全都派往欧洲,就是为了帮助英国。可新西兰人的巨大付出,换来的却是心灰意冷。随着欧洲战场局势紧张,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将原本在南太平洋驻扎的海军撤回英国,保卫本土安全。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撤离的这支海军,不单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太平洋上的权益,还有保卫新西兰的作用。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海域,海军对保卫本土意义重大,现在英国撤军,是不管新西兰人的死活了。新西兰倾尽全力援助英国,英国却看重自己的利益,这让新西兰人倍感失望。
对总理弗雷泽来说,让他对英国失望的,其实并非英国撤军本身,而是英国撤军的方式。英国在欧洲直面德国凶猛的攻势,撤退海军回国,作为政治家的弗雷泽完全能够理解。但让弗雷泽不能理解的是,英国的撤军是单方买宣布的,事先根本没和弗雷泽通消息。弗雷泽领导的新西兰对英国掏心掏肺,英国却没把新西兰当回事,弗雷泽伤心的是这个。
最终,在弗雷泽的强烈要求下,英国保留了一部分不成编制的海军力量,名义上是保卫新西兰,但弗雷泽很清楚,这些兵力都是没有战斗力,根本打不了仗。弗雷泽意识到,远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和“母国”英国,各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实际早已分家,只是没有正是说明。

新西兰军人
二战结束,新西兰作为盟国取得胜利,弗雷泽下定决心,要让新西兰真正“长大”。他想到的办法是教育和宣传,在弗雷泽的鼓动下,一场新西兰自我意识的“唤醒”运动,随之兴起。
新西兰的历史学家率先站了出来,官方的史学家们集体编著了一本叫做《缔造新西兰》的书,强调新西兰的国家主体性,并作为启蒙读物在全国印发,成了新西兰青少年的必读书目。
要教育孩子,更要唤醒成年热。新闻出版业的名人奥利弗·达夫,在政府授意下发行了著名报纸《今日新西兰》,达夫通过报纸写文章说,新西兰此前不能摆脱大英帝国束缚,谋求自身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自身知识不完善,眼界受局限,是文化和政治上的“恋母情结”。
达夫的观点在知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新西兰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所谓的“恋母情结”,并在广大民众中宣传,民众的爱国热情越来越高。此时新西兰人,是早期移民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子孙,他们对“母国”英国的依赖心里没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那么强烈,比起遥远的英帝国,他们更重视新西兰本土的利益。

新西兰国旗
弗雷泽政府和知识界的宣传,对启发民智起到了积极作用,人们了解到不久前新西兰邻邦澳大利亚宣布宪法独立的事情,都感到澳大利亚的做法,也该成为新西兰人的选择。
经过长期酝酿,独立的种子在国内生根发芽。不久后,弗雷泽去旧金山参加联合国会议,在澳大利亚支持下,弗雷泽表明了新西兰人想要独立的态度。此时的英国工党政府,因为忙于国内建设,对国际事务分身乏术,加之澳大利亚的独立在前,没有对新西兰提出反对意见。弗雷泽也表示,新西兰仍然会承认英国女王的地位,并会在外交等各项事务上保持一致。
就这样,大英帝国的新西兰自治领变成了新西兰,一个崭新的独立国家出现在了南太平洋。
后果
新西兰黄金时代:1950年,新西兰独立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进入“新西兰黄金时代”。
结局:新西兰取得了独立地位,从大英帝国脱离,成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西兰步入独立发展的新时期,它的独立也鼓舞了其他英联邦国家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决心。